首页>要闻 要闻
满怀文化自信 触摸西藏灵魂
——专访援藏干部韩书力、刘萱
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对于政协人、对于支援西藏建设的人们都具有重大意义。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人民政协网有幸邀请到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西藏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主席,艺术家韩书力,以及西藏自治区政府原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雪域萱歌》微信平台创始人刘萱,来谈一谈他们的援藏经历和感悟、对西藏的情怀,以及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入藏46年 深切感怀“老西藏精神”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韩委员1973年就进入西藏,到现在已经有46年了。您是实至名归的老西藏,请谈谈您对老西藏精神的理解。
韩书力:我1973年到西藏,到现在正好46年。刚进藏时,常听同事们说谁谁是“老西藏”,语调中透着钦慕之情。随着在高原上历经种种磨砺,我逐渐理解到“老西藏精神”的含金量?!袄衔鞑鼐瘛笔恰疤乇鹉艹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现在还应该加上“特别能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满怀文化自信 传承挖掘优秀藏文化
主持人:西藏是一片祥云环绕的神奇高原,孕育了丰富多元而又独具特色的藏文化。韩委员和刘秘书长在传承和弘扬优秀藏文化方面有哪些建议?
韩书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个人觉得对待优秀藏文化也要满怀文化自信的心态。
刘萱:我觉得优秀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之一。我来到西藏,被壮丽的山川、独特的文化所震撼和感动,深深爱上了优秀藏文化。
对待优秀藏文化,首先是要尊重,然后要传承和挖掘。现在西藏民间的一些歌舞、曲子等民俗文化在不断消失,我们还需要花大力气去挖掘、传承和发展。传承之后怎么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性发展,这方面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
深受藏文化滋养 审美显现中国气派
主持人:韩委员进藏46年以来一直坚持创作,您认为在西藏的生活经历,对您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产生了哪些影响?
韩书力:我在西藏40多年,有机会探访西藏的圣山神湖,走遍西藏大小村寨,在雪山、草原、圣湖之间探寻雪域文明。我浸润在藏族同胞纯朴、虔诚的精神世界里,发觉了人性中的淳朴与善良。这为我埋下了创作的灵感。
1980年,我考进中央美院的研究生,我的恩师贺友直教授在第一堂课上讲,画家一辈子要关注的无外乎六个字:“画什么”和“怎么画”?!盎裁础本褪悄愕谋硐至煊蚴鞘裁?,“怎么画”就是你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风格是什么。
如果说进藏这40多年,前20年我解决了画什么的问题,那么后20年是我解决了怎么画的问题。关心艺术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画过连环画《邦锦梅朵》,这组创作是1981年我在贺友直教授的指导下历时8个月完成的研究生毕业创作,是我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作品。
90年代,我跟随吴作人先生学习水墨,又结合西藏传统的壁画唐卡,摸索出黑底水墨画,也被称作“韩式黑画”。新世纪以来,我好像又回到40多年前最感动我的那些情景,那些画面感的东西。最近在美术馆展出的一些作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时代。另外,在审美上,我希望有个总要求,就是中国的气派。西藏的高天厚土,纯朴、善良的藏族同胞的扶助以及博大精深的藏文化的滋养,才造就如今的我。我用语言表达不出来,请看画面。
感悟西藏 把灵魂交给西藏
主持人:艺术是相通的,刘秘书长用诗歌来赞颂雪域高原。请您谈谈西藏的生活对您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刘萱:西藏的生活在我写诗的创作历程中,让我的认知、创作思路、方式方法,还有语言都有了更高的提升。我的老师是延安时期的老作家柯蓝。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创作了散文诗集《生命阶梯》和《生命高地》,我很感激他。
来到西藏以后,带给我很大的心灵的震撼。我第一次来西藏的时候,是2001年,代表国务院新闻办做一个采访团的队长,带一个大媒体记者团进行采访,经过米拉山口的时候是5月份,还有雪,当时很震撼。
我曾经说过,初来西藏的人只能触摸到她的皮肤,只有真正热爱西藏的人,才能触摸到她的温度。在藏这么多年,我曾放弃了将刚到西藏时创作的一本散文诗集出版的机会,我想这也是因为我对西藏的这份真挚的感情让我不愿意匆忙呈现之故。我这么热爱西藏,我的心、我的灵魂都交给了西藏,我不为了名和利匆忙出版这本散文诗集。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援藏决定未跟家人商量
主持人:刘秘书长从2004年援藏,到现在也已经15年了。您当初是如何下定决心来西藏工作?
刘萱:我在北京工作那么多年,到西藏完全是人生计划的例外。偶然的一个机会,我们领导给我打电话,说:“刘萱,你不是喜欢写诗吗?有一个让你发挥诗意的地方,有一个援藏机会,其他人有困难,你能不能考虑一下?”我当时很纠结,但是西藏对我很有吸引力,实际上当时心动了。
说实在,我很惭愧,大学毕业就直接分到北京工作,都没到基层工作过。就算是实现我年轻时曾经的承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后我没跟家人商量就答应了。我跟我爱人说的时候,我爱人一下就从床上跳起来了,说你简直是疯了。当时我也“跳起来”,说我这次真的疯了,你就让我去。就这个决心。
亲历奥运火炬登顶珠峰 主持15场海拔最高的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难怪说您是嫁给西藏的女人,请您谈谈在援藏的过程当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刘萱:难忘的经历特别多,有一次我们的车下乡,晚上下着雨,我刚来西藏,不太懂西藏的交通是什么状况,结果半夜三更车陷在路上走不动了。当时车上有一个老西藏,他提醒我,说:“刘萱,待会儿下车的时候千万小心,不要车一停就下车,有可能掉到悬崖底下去?!蔽业笔本醯妹荒敲纯膳?,但是第二天返回再走这条路的时候,发现确实太危险了。
第二个难忘经历,就是北京奥运会登顶珠峰的时候。2008年,我有幸作为北京奥运火炬登顶珠峰新闻中心副总指挥和新闻发言人,天天看着珠峰,守候圣火,在珠峰新闻中心主持了15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新闻发布会。那段经历,对我的人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新媒体方式宣传西藏 让更多人触摸西藏的灵魂和温度
主持人:刘秘书长创办了《雪域萱歌》微信平台,请您谈谈创办这个平台的初心。
刘萱:2015年,微信公众平台开始活跃,当时西藏网信办相关机构特别希望有文化方面的一个平台的出现。当时我们在西藏有一个志愿者团队,我们都热爱西藏,都是诗歌和朗诵爱好者,在大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创办了《雪域萱歌》微信平台。谈到初心,我觉得西藏是诗的高地,歌的原野,把西藏的诗歌通过新媒体的方式,通过朗诵,通过一些短视频,把它呈现给受众,让大家向往西藏,热爱西藏,讴歌西藏。让所有的海内外朋友,都来共同触摸西藏的灵魂和温度。
这是一个小平台,但是它要展示我们的大高原。这个平台同时也培养一批西藏的朗诵名家,以及新媒体时代的中青年诗人。我们希望用大家都喜欢的一种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优秀西藏文化,倾情传播正能量,让向往西藏、热爱西藏、讴歌西藏的人们走近西藏经典,走入雪域高原历史文化深处,走向蓬勃生长的明天,以真情和时代担当精神共同“触摸西藏的灵魂的温度”。
嫁给西藏文化 见证西藏进步、祖国强大
主持人:大家都说韩委员是嫁给西藏的男人,刘秘书长是嫁给西藏的女人。两位对西藏都有深厚的感情,能否谈一下各自对西藏的情怀,是什么样的力量和情感让自己扎根在西藏?
韩书力:如果说80年代、90年代,这种诱惑还有某种的猎奇成分,有某种求异、求新、求变化的元素和成分。那么现在这种诱惑就是永恒。实际上我们都是嫁给西藏文化,嫁给这片高天厚土。我更愿意说西藏是我的家园。我们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感召支持下,共同收获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成果。
西藏的进步,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它某个形态、某个段落、某个行业的参与者,我们有实实在在的成就感,这个成就感不是自己多画了两张画,多办了几个展览,而是西藏的进步,祖国的强大。
见证西藏飞速发展 爱西藏胜过爱儿子
刘萱:韩老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是西藏的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是飞速发展的西藏的这段历史的一个传播者。
刚才你问西藏有什么魅力让我扎根于此,我想了半天,这么说吧,我爱西藏已经胜过爱我儿子了,西藏的魅力太大了。
西藏是心中永远的诗和远方 祝福西藏明天更美好
主持人:新时代蕴含着新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二位老师对西藏有什么展望?
韩书力:祝福我们西藏,祝福我们祖国在党的十九大光辉照耀下,明天更加美好,更加富足,民族更加团结。
刘萱:我希望西藏永远是天蓝水绿,永远是民族团结和谐,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西藏 文化 韩书 书力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