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血管病患者多运动更受益
研究显示,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死亡风险降14%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得了心脏病后,家人和患者都会希望“静养”,觉得任何运动都是一种损耗,会加重病情。但日前,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心脏不好的人更要多运动。这项近45万人参与的研究首次发现,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比健康者更能从运动中获益。
韩国首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当运动量达到500MET-分钟/周,相当于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75分钟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和身体健康者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14%和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表示:“除了急性心梗、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衰、不稳定心绞痛等危急重症,以及运动会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心血管疾病外,医学界一直鼓励心血管病患者适度运动。”但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常见到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敢运动、害怕运动。一方面,有些患者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处于什么状态,也不知道能不能运动,什么样的运动强度、方式和时间合适;另一方面,有些心脏病患者对运动有不少错误认识,尤其有过心?;蚬谛牟”冉涎现氐幕颊撸帕酥Ъ芤荒甓?,却连一些轻微的床上运动都不敢做,甚至不敢上班,也不敢骑自行车,顶多偶尔慢慢走一走,导致康复缓慢。实际上,患者应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即使是危急重症患者,医生也会鼓励他们在床上适度活动手脚,从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张海澄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坚持运动的好处很多。首先,中老年患者久坐不动,很容易长下肢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栓塞肺动脉就很危险了。其次,运动可以调节控制心脏的自主神经,使血压、心率、心脏代谢等张弛有度;长期坚持运动,可改善血管弹性,促进毛细血管增生,增加一些侧枝循环的形成。再次,运动可改善心脏代谢,提高心肺功能。最后,经常运动,患者会感觉体力明显变好。
“运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并且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能变化随时调整?!闭藕3伪硎荆难芗膊』颊弑暇购蜕硖褰】嫡卟灰谎?,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30分钟。运动频率应根据运动时间来定,原则是“短时高频,长时低频”。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应遵循4个原则。
1. 先评估再运动?;颊哂υ诰驼锸保胍缴镏拦啦∏?,推荐适合的运动类型、时间和频率。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参加医院的心血管疾病康复训练,在医生、护士指导下做一个科学、量化的评估,开具运动处方。没有条件的患者,也可以通过自测运动前后的脉搏和心率实现自我监控。心血管病患者运动时的最大心率应控制在170减去年龄的范围内。
2. 循序渐进。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要保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慢慢增加。每次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热身,待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后保持运动10~2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最后要留出5~8分钟的恢复时间,让身体慢慢停下来。
3. 根据病情选运动。例如,处于病情急性期的患者,医生一般会推荐低强度运动,如慢走、轻微的家务活等。待病情比较稳定或已经过了急性期、亚急性期,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体力等情况,推荐一些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患者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运动强度。若患者处于康复期,病情相对稳定的话,可以选择慢跑、快跑等更高强度的运动,但要量力而行。
4. 不要逞强。建议患者运动前备好急救药品,一旦运动中出现胸痛、明显心慌或头晕等症状,要马上停止运动。同时,要到医院请医生观察是否病情发生了变化,并判断目前的运动项目、强度、频率和时间是否合适。
编辑:刘畅
关键词:运动 患者 病患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