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病有所医 医有所保
日前,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院长田伟的目光一直在3块屏幕之间转换,桌上的显示器是远程系统控制平台的操作界面,墙上两块屏幕分别显示着远在山东省烟台市和浙江省嘉兴市的手术现场。在5G网络的支持下,田伟通过远程操控机器人,交替完成了两台手术的最关键步骤,为两名脊椎病患者分别精准植入了6根椎弓根导针,这是该院开展的首例5G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远程手术。
70年来,中国医生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1963年,面对一位右手腕关节以上一寸处被冲床完全切断的青年工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率领团队经过8小时奋战,完成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之后,患者成功闯过肿胀关、休克关、感染关、坏死关,接上去的手恢复了屈、伸、转、翻等功能,断肢再植获得成功。在同年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外科手术会议上,陈中伟被赞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断肢再植手术,成为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一百一十名,2015年提高到第六十名,2016年提高到第四十八名,是全球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从拳头大的成人心脏,到核桃大的小儿心脏,再到拇指大的胎儿心脏,我国均能开展手术治疗。麻醉技术应用人群包括子宫内胎儿、新生儿和百岁老人,解决了“不敢”和“不能”手术的问题,扩大了手术麻醉服务的可及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70年来,我国产生了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推动了重大疾病诊疗能力的提升?!盎チ?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
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
分级诊疗惠万家
本报记者 白剑峰 朱佩娴
在河南开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有一间24小时值班的卫生室。无论白天黑夜,村民随时可以来看病。这间卫生室的主人叫马文芳,今年68岁,村卫生室就是他的家。52年来,他默默地守护了几代村民的健康。
1967年,16岁的马文芳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当时,村卫生室条件简陋,只有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表“老三件”。凭着“一根针、一把草”,他为很多乡亲解除了病痛。改革开放后, 马文芳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如今,村卫生室实现了标准化建设,马文芳也有了一个新身份——家庭医生。目前,全村共有695户人,其中265户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和马文芳签约的主要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65岁以上居民。村里有4个贫困户,马文芳每周都去上门体检,送医送药,有时还要给他们垫钱买药。近年来,他坚持每年义务为全村40岁以上的村民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给全村儿童免费预防接种,一个不漏,保障了全村儿童的健康。
马文芳是我国乡村医生的代表。目前,全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共有90.7万人,成为农村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截至2018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万人。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9人。其中,我国全科医生已达30.9万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22人。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
从在家接生到无痛分娩
妇幼健康有保障
本报记者 邱超奕
“我是今年6月生的孩子,头胎?!痹谠げ谇耙惶煲估铮易”本┦惺吧角姆杜扛械角苛腋雇?,丈夫赶紧送她到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进入病房后,采用无痛分娩技术,范女士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几乎没有痛感。
“听我婆婆讲,她第一胎分娩时是在家里找村医接生的。当时,她疼得把床沿都抓破了,产后还出现大出血,留下了后遗症?!狈杜克?,如今在医院生产,有专业医生、助产士和护士团队的全程呵护,还有无痛分娩等先进医疗技术,真是太幸福了!
70年来,我国妇幼健康水平大幅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
大力普及产前检查。全面推行妊娠风险分级管理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实现孕产妇风险管理防线前移。全国产前检查率稳步提高,2018年达到96.6%。同时,全面推广住院分娩,全国住院分娩率升至99%以上。
改善产妇就医体验。2018年全国共有助产机构2.6万家,助产士18万人,产科医师近21万人。积极推广自然分娩、分娩镇痛,今年全国913家医院将开展无痛分娩试点。预计到2020年,试点医院无痛分娩率达到40%以上。
落实婴幼儿健康管理。为1岁以内儿童提供4次免费健康检查,为2岁和3岁儿童每年提供2次免费健康检查,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1次免费健康检查。全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稳步增高。
加强城乡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0家,妇产医院807家,儿童医院129家,从业人员近64万人,年门诊量4.0亿人次,年住院1379万人次,床位33.8万张,各类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和儿科床位数持续增加,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从自费看病到全民医保
基本医保全覆盖
本报记者 李红梅 田豆豆
家住广东省韶关市的李阿姨患高血压10多年了,因为在当地参加了新农合,平时看病能够报销一半。几年前,她来到北京随子女居住,前年在大医院做了一次心脏微创手术,花了3.5万元,报销了2万元,实时报销,非常便捷。李阿姨感慨道:“有医保真好!”
70年来,中国人经历了从自费看病到全民医保的重大变化。1966年,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乐园乡杜家村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当时,村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医疗费,每次看病只交5分钱挂号费,吃药就不用再交钱。村民全部参加了合作医疗,两年试点下来还有结余。很快,合作医疗制度在各地农村得到推广。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6月底,新农合覆盖全国,一项覆盖8亿农村居民的制度建立,农民看病从此告别全自费。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并先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两江试点”。2007年,我国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后来,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医保。目前,我国基本医保制度覆盖了13.4亿人,成为全世界覆盖人群最多、规模庞大的全民医保体系。
从2009年起,中央财政连续多年增加人均财政补助经费,用于补助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目前,基本医保平均报销比例达到60%,个人自付费用仅占28.7%?;疽奖O谓痈骼嗳巳旱奶厥獗O?,大病人群有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贫困人口、低?;У壤讶巳河幸搅凭戎贫鹊?。
越来越多好药纳入报销范围。2018年,17种抗癌药通过谈判降价后纳入医保;2019年8月,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公布,绝大部分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进入目录;2018年12月,国家在11个城市试点药品集中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好药才有资格竞标,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
异地报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自2017年1月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启动以来,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越来越多,受益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7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超过2万家,达到21598家,国家平台备案人数450万,200多万人次从中受益。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医保 健康 手术 医疗 全国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