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十类常用药儿童禁忌多
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各脏器和身体机能不断地成熟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体重、体液含量、体表面积、器官功能等生理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服下的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也不尽相同。
所以,儿童安全用药问题很重要。切记,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一些成人可以正常使用的药物,因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就需要禁用或慎用。主要涉及以下10类药物。
抗菌药物
众所周知,抗菌药物是对抗病原性微生物所引发感染的利剑,但儿童若不合理使用,却可能引起严重后果。例如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18岁以下的儿童是禁用的,因为该类药物可导致关节、软骨的发育障碍,进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氯霉素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肝功能衰竭等严重问题,新生儿与早产儿要禁用,儿童慎用。
四环素类药物,8岁以下小儿禁用。它可导致牙釉质发育不全,造成黄染并终生都可能不消退,甚至还可能抑制儿童的骨骼发育。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由于存在肾毒性、耳毒性,6岁以下儿童应当禁用。这类药物可以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和耳鸣,且与呋塞米等强效利尿剂合用会加大其肾毒性和耳毒性,与头孢唑啉合用时还可引起肾衰竭。
磺胺类药物,2个月以下的婴儿应当禁用,其可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导致游离胆红素增高,而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从而增加了发生核黄疸的风险。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应禁用,其可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等不良反应。
此外,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与奥硝唑等可引发癫痫及周围神经病变,12岁以下禁用注射液。
目前临床共识是,儿童能够安全使用的只有青霉素(但要注意皮试的问题)和头孢菌素,且以口服为主。
退烧药物
儿童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解热镇痛药也较为常用,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与布洛芬(如美林)是最安全的药物,为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然而,不合理的重复、超剂量使用这些“安全药物”,也可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我国一般建议不能超过2克/天)可引起肝毒性反应,严重时可致肝衰竭。
阿司匹林虽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且对人类的健康贡献非常大,但却是儿童的禁用药,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尼美舒利用于儿童退热时,已发生多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脏造成的损伤案例,因此12岁以下儿童禁用。
此外,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4岁以下禁用双氯芬酸钠,15岁以下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驱虫药物
哌嗪类驱虫药存在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1岁以下儿童禁用。阿苯达唑可致脑炎综合征、迟发性脑病,2岁以下儿童禁用。
抗过敏药
氯雷他定对于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不推荐使用。酮替芬3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新生儿与早产儿应禁用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其可抑制中枢,甚至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亢进等。异丙嗪可致2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2岁以下儿童禁用。氮卓斯汀滴眼液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使用,鼻喷剂不推荐5岁以下儿童使用。临床上儿童抗过敏以西替利嗪滴剂(仙特明)较为常用。
抑酸剂
西咪替丁可穿透血脑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1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雷尼替丁偶有报道可致肝细胞性、胆汁郁积性或混合型肝炎,连续使用后对小儿的肝、肾、血液、内分泌系统有损伤,8岁以下儿童禁用。
止泻药
小儿腹泻是常见病症,止泻药也较为常用。止泻药中,复方地芬诺酯2岁以下儿童禁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极易导致小儿中毒,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热、易激惹等症状。
洛哌丁胺2岁以下儿童禁用,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麻痹性肠梗阻、意识障碍等不良反应。
胃动力药
1岁以下儿童应当慎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其可能造成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猝死等严重不良反应。必须服用时,切记不能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神经系统药物
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儿童使用需慎重。奥氮平在18岁以下人群中未做过相关研究,不宜使用;利培酮15岁以下儿童禁用;丙米嗪6岁以下儿童禁用,6岁以上酌情减量使用;哌甲酯(利他林)有抑制生长发育的报道,6岁以下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
中药
中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有些对儿童也是一种用药隐患,如雷公藤,有免疫抑制作用,对性腺有明显抑制作用,儿童禁用。含有朱砂等毒性药材的化风丹,儿童也应禁用。具有激素样作用的鹿茸,可影响小儿的发育,儿童禁用。滋补类中药人参、蜂王浆等可能致儿童性早熟,必须慎重服用。
此外,儿童用中药,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用药。即使是非处方药,也要咨询医生的建议才能使用。
镇静催眠药
阿普唑仑(佳静安定)18岁以下慎用;利眠宁6岁以下儿童应减量使用;唑吡坦(思诺思)由于缺乏相应的临床研究资料,不应用于18岁以下的患者;佐匹克隆15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成人止咳药儿童别乱用
除了上述10类药物存在禁忌,还有一些药物需要谨慎使用,比如家长经?;岣⒆佑玫降闹箍纫?。每到季节更替之时,很多儿童都会发生咳嗽、哮喘等症状。有些家长以成人用药的经验,到药店购买止咳药水,在没有看清楚药品说明书的情况下即给患儿服用,这样做隐患多多。
吃止咳药前,先要明白人为何要咳嗽??人云涫凳侨颂灞旧淼囊恢直;ば苑瓷?,比如吃饭时不小心将饭粒呛入喉管,人体就会通过剧烈的咳嗽将其排出,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同样,罹患气管炎、肺炎的患者也是通过咳嗽咳痰,把肺内的细菌、组织及废物排出体外。儿童尤其如此。
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容易被排出。如果一咳嗽就使用强效的止咳药物,如含有可待因成分的中枢性止咳药,虽然止咳效果立竿见影,但大量痰液会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中,不仅影响呼吸道通畅,还有可能加重炎症,形成深部病灶。因此,早在2017年的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了《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明确表示将含有可待因成分的咳嗽药水“踢出”儿童用药领域。美国儿科学会警告父母,在没有医生的建议下,不要给4岁以下的宝宝使用任何非处方的止咳药。
小儿与成人存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巨大差别,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带有酶系作用的生物系统发育不完全,药物代谢能力差,容易导致药物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建议尽量选用专为儿童设计的镇咳药物。
对于儿童的有痰咳嗽,早期应进行祛痰治疗而不是单纯止咳,待痰液排出后咳嗽症状自然可以减轻。不过,祛痰药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儿童用药量不宜过大,疗程也不宜过长。
小儿咳嗽往往不单单是呼吸道感染、炎症刺激所导致,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以及鼻分泌物倒流等均可能刺激到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引发咳嗽。如果孩子的咳嗽是突然发作的,要检查是否有异物吸入。如果确实是误吸,要及时取出异物,但不要试图用手指去取,以免异物进到孩子的咽喉深处,造成二次伤害。正确做法是立即就诊。
编辑:刘畅
关键词:儿童 禁用 药物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