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冲锋!脱贫拔寨又攻城——“三区三州”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报告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2日电题:冲锋!脱贫拔寨又攻城——“三区三州”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报告
新华社记者陈二厚、关俏俏、刘红霞、高晗
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是为南疆??κ?、和田、阿克苏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四地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这里,有望不到边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洪涝、干旱、冰霜……贫魔,长期肆虐这片土地。
这里,有摆脱贫困的渴望,有战胜贫困的干劲和豪情。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转移就业、自主创业……脱贫攻坚决战正在南疆大地铺展。
仅仅五年,新疆231.47万人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4%降至6.1%。同期,南疆四地州交出188.95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9.1%降至10.9%的答卷。
脱贫攻坚、拔寨攻城,南疆各族干部群众正向着最后的贫困堡垒冲刺。
巨变,在戈壁大漠中书写;力量,在脱贫攻坚中凝聚
初秋,昆仑山深处,一片齐刷刷的红顶新房,迎来朝阳。
坐在自家洁净整齐的客厅里,60岁的乌斯塔木·努尔军盘着腿,讲起以前的苦日子,红了眼眶。
“我们好多老乡甚至没见过一次自来水,就死了?!蔽谒顾径倭硕?,接着说,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
乌斯塔木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热斯喀木村。塔县,南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平均海拔4000多米,人称“云端上的县城”。
山高沟深!占县域面积约三分之一的村子,人口却世世代代困在12条大山沟子里。人数最少的一条沟里,只有一户人家。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怎么办?搬!
去年,在当地干部帮助下,乌斯塔木带着老母亲,牵着骆驼,花了两天时间,走到了新家。第一次见到自来水时,他哭了。
走进新村,记者看到,除了新房,家家户户还配了100平方米的棚圈,1000亩的耕地已经齐整,300千瓦的电网正在架设,卫生室、幼儿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村里人说,马上还要通4G网络。
与喀什相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有着“万山之州”之称,山地面积更是超过95%。
“每年5月到7月,山里都会发洪水,房屋冲了,土地都被冲了?!笔来膀樗酢痹诳酥菀抖己影肫碌卮穆蚝先飧Αつ纠伤?,过去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摆脱贫困。
从大山沟沟到平原绿洲,看似小小“一步”,实则跨越“千年”。
正在发生巨变的,不只是生活院落,更是南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从喀什到和田,从克州到阿克苏,一座座扶贫车间,让许多贫困妇女第一次“走出家门”,领到人生第一份工资。仅这五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就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0多亿元,新增纺织服装企业2200多家,累计新增就业超过45万人,其中相当数量的工人是妇女。
可以说,“她力量”,正成为拉动南疆脱贫攻坚的“新引擎”。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渐渐富了南疆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炭火炙烤的鸭蛋、鸽子蛋,散发着浓郁香气的烤全羊、面肺子,清爽可口的西瓜、甜瓜……夜幕降临,和田夜市人声鼎沸,贫困户吐尔逊·买买提明又忙碌起来。
“每天晚上都忙不过来?!毙』镒有Φ煤喜宦W?,他的摊位每天可以卖出近200个馕,凭借着日渐火爆的旅游业,他今年就能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今年上半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7589.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收入1152.06亿元,同比增长47.96%。
从“一户一策”到“一户多策”,关键时期的攻坚战更需下好精准这步棋
提到和田,许多人第一印象是玉。如今的和田又多了一“标签”——兔子。
和田气候条件适合种兔养殖,但以往大多是小打小闹,既不成规模,也没有先进技术。今年3月,和田地区和田县布扎克乡种兔养殖示范基地破土动工,仅仅4个月,一期两万平方米的厂房、3.5万多个笼具就完工投入使用。
“一开始,贫困户不了解新技术,自然也不相信养兔子能挣多少钱?!被卦擞?、新疆枣兔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跃笑着告诉记者,企业统一给贫困户供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护价格收购,现在养兔子,大家发现:哟!真比以前挣得多很多。
“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上来了,企业的效益也跟着上来了?!焙吞锵叵爻ね趿炙担吞锵夭恢环⒄谷馔醚?,还大力发展乳鸽养殖等贫困群众相对容易参与的产业,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特色养殖、纺织服装、民族手工业、玫瑰种植……这些看似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在新疆,尤其在南疆四地州的脱贫攻坚战中,扮演并将持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致贫原因越复杂越要深入剖析,一户一策不够就一户多策,产业不行就业补,就业不行产业托?!笨κ驳厍銎栋斓匙槭榧?、副主任郑根昌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家住和田地区和田市古江巴格乡赛克散村的古海尔尼沙·阿吾提,过去只知道在网上能买衣服,从没想过还能通过网络卖掉家里的核桃,直到电商扶贫走进她家。
“现在,我们只用在家点点鼠标,或者统一卖给当地的收购平台,就能把自家产的优质核桃全部卖掉?!彼?,“有这样的精准帮助,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我们一定能脱贫?!?nbsp;
在阿克苏,对口支援的杭州市同样立足自身优势,帮助阿克苏发展壮大电商产业,让当地盛产的“冰糖心”苹果通过网络走出新疆,解决了果农“卖难”问题。
要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至为关键。
如今,在新疆,贫困家庭的孩子已享受从学前三年教育到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今年,新疆拨付8亿元支持22个深度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校舍39.53万平方米。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到94.2%,做到了贫困生有学上、上得起学、不辍学。
在乡村扶贫车间旁,记者总能看见托儿所,帮忙照看工人年幼的孩子。“上班送入园,下班接回家”?!胺銎冻导?托儿所”模式在南疆四地州遍地开花。
和田地区策勒县委书记马江山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政府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给贫困群众想法子、铺路子。
不松劲、不懈怠,以更扎实的奋斗战胜贫魔,建设美好家园
这是脱贫攻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规模接近“三区三州”的一半。截至2018年底,新疆还有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81.71万人,其中,喀什、和田分别有34.98万、34.97万贫困人口,是“三区三州”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两个地方。
越到关键期,越要加油干。
在和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份规划书上,记者看到,当地干部为群众谋划的远不止脱贫一项,还有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现代化建设等远景筹划。
“不仅要‘拔穷根’,还要推动产业发展质效双提升,提高产业带贫益贫能力,助力贫困户脱贫又致富。”和田地区扶贫办党组书记杨桦说。
这位扶贫干部的办公室,狭窄的空间挤不下一张单人床。她曾在办公室沙发上连续睡了40天。
行走在南疆大地,记者常听人讲起民谣:和田人,一天二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再来补。
不只是和田,记者在南疆四地州一路驱车,途经沙漠,只见车窗外,满眼黄沙,偶尔打个盹醒来,外面的景象一片模糊。有时,沙丘已经“爬”上公路,占了半条车道。
是沙漠赶人走,还是人逼沙漠退?这不仅关乎脱贫攻坚,更关乎永续发展。
策勒县阿日希村,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沙漠边缘的农村”,处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3号风口”最前沿。记者在村里见到从正厅级岗位退休的李鹏。他现在的身份,是个枣农。
2007年,退休后的李鹏只身来到阿日希村,带着村民投工投劳,10多年过去,建设100亩防风林,栽杨树5万株,种枣树2000亩,治沙2400亩。
已结满硕果的红枣树,一行行铺满防风林带围成的方格,将黄沙与村庄远远分隔开来。
“第一步,我要种树防风固沙。第二步,就是要带领大家伙儿脱贫致富?!闭驹谠媪掷铮钆舾钦吖婊?,未来除了延长红枣加工产业链,还要对接网络销售平台。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网络销售平台,主动对接这位沙漠种枣人。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东中部企业“向西看、往西走”。
“当地干部很给力!”在和田县投资建厂的江苏企业家於锋感慨,“为了带动贫困户就业,一位副乡长常驻园区帮助我们进行管理,眼下不愁没订单,就怕订单做不完?!?nbsp;
这是携手决战贫困的坚强力量——新疆与东中部企业正在形成良好互动。今年上半年,新疆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落实区外招商引资项目2367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1207.47亿元,其中外省到位资金占94%。
有企业,有产业,有决心,有干劲。
各族群众齐心协力,瞄准目标持续冲锋,南疆大地一定能彻底战胜贫魔,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园。(参与记者白佳丽、何军、曹志恒、李志浩、孙哲)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脱贫 贫困 南疆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