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黑龙江明水:健康扶贫“医身”又“医心”
盛夏时节,黑龙江省明水县崇德镇合胜村贫困户边玉军家一片繁忙景象,春天购进的几千只鸡雏已能蹦跳翻飞,身板硬实的边玉军一边忙碌一边擦汗。几年前因病致贫、欲放弃生命的他,如今激情勃发、拼劲十足。明水县的健康扶贫,医好了一个又一个“边玉军”的身病和心病。
小病不出村:标准化卫生室“靶向购药”
在通达镇勇跃村,80多岁的朱学荣大娘仍然眼明手快。当年她得过白内障,视线一片模糊,老伴又患了脑出血,家庭十分困难。明水县推行健康扶贫政策后,给她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让朱大娘重见光明,同时也使这个家庭重现活力。朱大娘说,现在村民看病特别方便,小病不用出村,村卫生室里从村民常用镇痛片到心脑血管药应有尽有。
明水县2016年起发力推动健康扶贫。第一件事就是让老百姓看小病不出村。全县57个贫困村的卫生室,全部是价值10万元的标准化配备,每个村卫生室都有20多种医疗设备,并配备了1至3名医生。
县里十分重视村医能力建设,2018年,全县261名村医全部接受了4轮培训,培训的老师都是副高以上的专家型医生。
为满足百姓用药需求,明水县在全县99个村卫生室分别配备了100多种药品,每个村卫生室都有大病和慢性病台账,对病人实行动态管理。药品根据本村居民患病实际“靶向购药”,既满足百姓用药需求,又保证国家资金不浪费。
大病看得起:定点化医院“身心双治”
永兴镇爱国村村民唐志贵,2016年在全县贫困户免费体检中查出患了食管癌,他老伴还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无钱看病的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县卫生部门及时将其录入大病患者管理系统,启动定点医院大病救治程序,并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唐志贵先后7次住院治疗的医药费共计11.5万元,自己仅花了2000多元。目前唐志贵不仅能自理,还能照顾老伴。
崇德镇合胜村贫困户于万胜告诉记者,他和老伴都有病,原来没钱看,“死的心都有”。县里推行健康扶贫后,镇卫生院把他们接到县人民医院,又联系省里专家来会诊。现在二人都在慢慢恢复中,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为了让大病患者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明水县借助省里三甲医院对县里对口支援的机会,每周都组织三甲医院的专家到县里三家定点医院坐诊。截至2018年,省里确定的23种大病在明水县都能得到救治。“治好了患者的身病,同时也治好了这个家庭的心病。贫困患者对生活的热情,就是我们的追求。”明水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唐大东说。
慢性病有跟踪: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
为了让老百姓少生病并有效防治慢性病,明水县启动了“1+1+1”的医疗带动及家庭医生诊疗模式,即1个二级医疗机构的专家+1个乡镇卫生院医生+1个村医组成团队,这三级医生逐级签约带动学习,互通情况。村医再与贫困村民签约,上门培训村民并治病,使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
明水县要求,县里的专家医生每个月必须“沉”到村卫生室两天,动态掌握慢性病患者的诊疗情况,同时按照国家“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原则,跟踪治疗贫困村民的慢性病。
唐大东告诉记者,适合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患者,医院会立即启动分级诊疗模式,选派医护人员专门护送患者进入上级对口支援医院接受治疗,病情显著好转后回到基层医院巩固治疗。
明水县还全面构建“康复网”,实行“三轮驱动”,即县级康复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家庭康复三方共同努力,构建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和康复格局。
编辑:刘畅
关键词:明水县 医院 健康扶贫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