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发展文旅产业 共建幸福丝路
发展文旅产业 共建幸福丝路


“一会一节”开幕式文艺演出。
牟 健摄

“一会一节”开幕式现场。
甘肃省文旅厅供图

“三区三州”文艺展演。
甘肃省文旅厅供图

“一会一节”开幕式文艺演出。
牟 健摄

“一会一节”开幕式文艺演出。
牟 健摄
7月30日,以“文旅繁荣丝路,美丽战胜贫困”为主题的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开幕。8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美丽的当周草原,共同见证这场文旅盛事。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是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常设性国际旅游节会。多年来,“一会一节”已成为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互鉴、开放合作的桥梁纽带,展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灿烂文化的亮丽名片。
本次“一会一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贸促会、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一会”和“一节”首次联合举办,于7月30日至31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幕,8月31日至9月5日在敦煌市闭幕,将举办“论、展、演、游、贸、创”六大类23项主体活动。现将开幕式上嘉宾的精彩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文旅繁荣丝路 美丽战胜贫困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 铎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搭建了新平台,也已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和繁荣之路。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甘肃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在构建平台、扩大贸易、深化交流等方面,释放了助推甘肃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开放大局、促进丝路沿线合作的多元效应。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由甘肃省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主办,已经连续举办多届,成为推动甘肃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品牌节会,成为打造丝路旅游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对传承丝路精神、融通丝路文化、实现丝路共赢起到了显著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一年,包括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内的“三区三州”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同时,“三区三州”拥有壮美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宝贵的条件和优势。
甘肃自然景观多样,风光绚丽多彩,拥有除海洋和岛礁外所有的地貌类型。我们积极顺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势,以“文旅繁荣丝路,美丽战胜贫困”为主题,同期联合举办“一会一节”,把开幕式放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正是为了更好推动“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建设,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文化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真正使文化旅游这个幸福产业、美丽产业助力群众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构筑新支撑。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来甘肃收获一段精彩难忘、回味悠长的记忆和旅程。
(本报记者 银 燕整理)
凝聚丝路共识 助力民心相通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 张宏森
6年来,“一带一路” 朋友圈不断扩大,好伙伴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已经成为造福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运而生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作为中国唯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三届,取得了丰硕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成果。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直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广播影视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沿线国家人民相互了解,有效凝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识,有力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借此机会,我愿与大家分享三点认识:
第一,以全球视野传播“一带一路”精神内涵?!耙淮宦贰背榈姆崴冻晒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通过深化媒体合作,进一步阐释好、传播好“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描绘好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愿景,让这一倡议更加深入人心,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以现代科技推动“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媒体应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借助5G、大数据、人工智能、4K/8K 超高清等新技术新应用和媒体融合新形态,拓展媒体合作、资源共享的广度深度,推动民心民意多角度多渠道沟通,推动“一带一路”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创新性发展。
第三,以精品力作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传媒业界应进一步完善双边和多边对话交流机制,构建体现“一带一路”特点、蕴含世界情怀的传播新理念,更好地满足沿线国家人民多元文化消费需求,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智慧力量。
(本报记者 银 燕整理)
?;の幕嘌?促进旅游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 祝善忠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显示,2018年国际到达游客人数为14亿人次,同比增长5.6%。2019年第一季度国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4.4%。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国际旅游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创造就业、减贫扶贫、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为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自2017年举办以来,“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新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各方围绕推进互联互通、挖掘增长新动力、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议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如何高质量地共建“一带一路”达成了广泛共识。
近年来,中国政府把文化和旅游作为改善人民生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不断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最具活力的国际活动之一,其品牌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的重要国际性活动,为推动甘肃的文化旅游及经济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有的宝贵财富,也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世界旅游组织自199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丝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发展,通过加强区域间成员国的对话来分享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最佳实践经验,通过加强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来不断提升旅游创新体验,愿在?;の幕嘌浴⒋俳糜我悼焖俜⒄沟确矫?,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和平友好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银 燕整理)
共商文旅融合 谋求优质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 雒树刚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当前,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今天,我们齐聚甘南,共商“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的合作大计,用好发展这把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努力探寻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
——专注于高质量发展。从中国的经验来看,深度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守正创新是基础,旅游的产业升级和自我提高是关键。要从文化和旅游的供给侧入手,鼓励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完成整合与重塑,从而实现全要素和全方位的提质增效。
——专注于开放包容与互学互鉴。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体系,真诚地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分享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成果,广泛开展文明对话,加深了解、增进理解、培育互信、倡导宽容,为人类进步营造和谐友善的文化氛围,为各国文明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路径选择。
——专注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文化和旅游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深深根植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民生息息相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遵循,也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重要共识。今后,我们将积极对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积极致力于摆脱贫困和改善民生,高质量统筹文化、旅游、生态和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让文化和旅游这个美丽的事业帮助沿线各国人民实现自己美丽的梦想。
甘肃地域辽阔,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有着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璀璨多姿的文化遗存。近年来,甘肃立足区位优势,牢牢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重要平台,打造经济与社会相互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去年以来,甘肃文化和旅游产业增长强劲,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年增长率双双超过25%,为全省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企稳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银 燕整理)
致力双边合作 助推文化经济交流
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部长 纳·策仁巴特
今年4月,蒙古国总统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先生访华并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一场涵盖诸多领域,聚集多元文化的聚会,举办得非常圆满。蒙古与中国山水相连,有一条美丽的边境线。我们希望通过双边旅游合作,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蒙古,促进文化和经济交流。
蒙古是拥有游牧文化特色的国家,也是在区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将游牧传统和城市化融合的典范。蒙古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都是宝贵的资源,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能够提供机会,让人们以和平而愉快的方式来互相认识、分享、沟通。我们也正在努力通过加强培训、提质增效以及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和技能,提升游客体验。通过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各地导游,包括个体导游将学习说一些常见的外语,如俄语、汉语、英语等。衷心希望各位日后到访蒙古时,双方的语言交流能够更加顺畅。
在基础设施方面,蒙古有迫切的发展需求,还需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实现政府承诺的目标,同时兼顾对外推广。因此,可持续融资和互动合作将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帮助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如果中方能够在分享有关实践经验等方面给予支持,必将帮助我们更快达成目标。
本次“一会一节”的主题是“文旅繁荣丝路,美丽战胜贫困”,这涉及绿色和可持续投资。公共政策的施行,旨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尽力避免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帮助城市及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尊重当地社区社会文化原真性、保护他们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价值观,应成为我们互利合作的核心。
(本报记者 银 燕整理)
深化务实合作 助推文旅减贫
世界银行全球文化遗产和可持续旅游协调主任 艾哈迈德·艾威达
近年来,甘肃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之一。2010年至2016年,甘肃旅游业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赴甘肃旅游人次翻了三番。旅游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从6%增长到了17%。此外,研究表明,发展旅游业有助于促进农村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全球范围来看,旅游业在全球GDP总量中的占比达到10%。每11个就业岗位中,就有1个是由旅游业创造的。世界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指标显示,旅游业是推动中国女性就业的重要力量,中国旅游产业中,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为61%,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为80%。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2018年的数据显示,2017年,12.26万甘肃人民因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摆脱极端贫困。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其自然、文化以及历史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令人称赞。无论是在甘肃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创意产业都在飞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甘肃有众多重要的创意产业,涵盖中国传统艺术和手工艺产品,诸如中国书法、水墨画、玉雕、红陶、木雕等。过去几年,甘肃政府大力支持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基金的发展。赴甘肃旅游人数由2010年的4300万增长到了2017年的2.39亿。
借此机会,很荣幸能够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甘肃金融控股集团一同启动总额1.8亿美元、由世界银行贷款的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推动甘肃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旨在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项目包括:通过甘肃银行向从事文化、旅游以及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小额信贷;通过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行目标干预以及支持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城乡繁荣;制度建设与全球性的知识经验交流。本项目将从全局高度统筹考虑,帮助进行城乡重建,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有望大幅提高当地基础设施水平,使中小企业与服务经济互通互联。
(本报记者 银 燕整理)
编辑:杨岚
关键词:旅游 文化 发展 一带一路 甘肃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