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重大疾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展和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
降低4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说:“在健康中国行动的15大行动中,慢性病防治行动占了4项。有关健康影响因素的6大行动,比如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等,都与慢性病防控密切相关?!?/p>
在慢性病防治行动中,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4个国际公认最主要威胁居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降低这4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丁敖】抵泄?030”规划纲要》也将这个目标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
雷正龙说:“虽然4类重大慢性病疾病特点不尽相同,但其防治的基本原则和重点环节是一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p>
“比如,不健康的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与肺癌、慢阻肺密切相关;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肝癌;吸烟是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健康的饮食是血压、血糖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崩渍担耙虼?,在四大行动中,我们在个人部分均倡导大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强调‘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希望大众主动学健康知识,树健康理念,习健康行为,从根本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慢性病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干预越早,治疗管理的效果越好。如胃癌、食管癌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和4.3倍。因此,这四大行动中,我们均重点突出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雷正龙说。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强调个人应该知晓自己的血压,关注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面实施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扩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覆盖面。
癌症防治行动强调个人要定期防癌体检,密切关注癌症危险信号,政府和社会应当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强调个人应该关注疾病的早期症状,定期接受肺功能检测,医疗卫生机构要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内容。
糖尿病防治行动强调个人应当关注血糖水平,定期检测血糖,政府和社会要促进基层糖尿病筛查标准化。
雷正龙表示,慢性病病程长,一旦得病基本终身伴随。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可以平稳控制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让慢性病患者像健康人一样享受生活。四大慢性病防治行动均突出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强调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同时倡导自我健康管理。癌症防治行动强调个人要接受规范治疗,重视康复治疗,积极处理疼痛。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帮助患者进行疼痛管理、长期护理、营养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雷正龙表示,四大行动均对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服务能力提出了要求?!奥圆〉纳覆楹凸芾碇饕揽炕?,基层能力是慢性病管理的基本保障”。
传染病防控需政府、机构、群众合力
传染病防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公众越来越关注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传染病防控不仅要依靠各级政府、专业机构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比如提高艾滋病、乙肝等科学防范意识,充分认识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文明养犬、养猫,流感流行季节前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养成勤洗手、勤通风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倡导,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人民共建共享?!崩渍怠?/p>
雷正龙表示,艾滋病防控工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行动不仅强调个人应当掌握防治知识和减少危险行为,也从社会角度提出了动员支持社会各界和社会组织发挥优势,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同时,在政府层面,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提出了落实血站血液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全覆盖和感染者救治救助政策,综合提高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综合干预的实效性、检测咨询的可及性和随访服务的规范性,以实现将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的目标。
在结核病防控方面,行动提出“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5/10万以下,并呈持续下降趋势”的目标,强调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应做好隔离措施,针对政府和社会提出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筛查,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结核病患者,提供全疗程健康管理服务的行动要求。为落实结核病防控措施,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进一步提出六大行动,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和危害。
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控方面,行动提出“到2020年消除疟疾并持续保持;到2022年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到2030年消除血吸虫?。坏?020年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到2030年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的目标,要求政府和社会继续针对性实施改水、搬迁、换粮、推广低氟砖茶、改炉改灶等地方病防治措施,加强地方病现症患者救治和帮扶;开展寄生虫病综合防控,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强化传染源管控关键措施,降低农村寄生虫病流行区域人群感染率。
编辑:刘畅
关键词:健康 疾病 防控 生活方式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