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看中医的多了 医药费少了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一个多月 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初见成效
看中医的多了 医药费少了
本市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一个多月来,全市中医系统医疗机构总体平稳有序,改革符合预期,初见成效,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日趋合理。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双增长”,门急诊和出院患者次均费用呈“双下降”趋势。
今后,市中医局将进一步推进中医医疗机构落实改善医疗服务举措,在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做到“五个统一实现”的要求,即实现100%专家门诊(含特需)上下午出门诊比达到1比1,实现100%复诊患者诊间预约,实现100%自助缴费机运行良好,实现100%的患者通过叫号系统引导到诊室门口候诊,实现100%窗口排队不超过15人。
到中医院看病的多了
此次医改规范了中医诊疗技术的服务价格,破除了医院追求医用耗材收入的逐利机制,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更注重运用体现劳务价值的中医诊疗技术。
市中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启动之后,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日均出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医药治疗人次数同比增长70%,总出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医药治疗人次数占比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个百分点。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日均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9.3%;其中二级医院同比增长11.1%,三级医院增长8.8%。日均出院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其中,二级医院同比增长6.4%,三级医院增长3.7%。除病理检查人次数保持稳定之外,各类检查服务量也有所增长,如日均CT检查人次数同比增长18.7%,日均核磁检查人次数同比增长34.8%。
材料费是平均水平一半
全市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同比降低1.7%,其中三级医院同比降低1.8%;出院例均费用同比降低5.8%,其中三级医院同比降低6.7%。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较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平均水平低16.2元,出院例均费用较全市平均水平低3693.7元,且降幅均大于全市平均水平。
门急诊和出院患者次均费用中的卫生材料费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次均卫生材料费同比降低9.5%;其中,三级医院门急诊次均卫生材料费同比降低9%。中医类医院门急诊次均卫生材料费和出院例均卫生材料费,都只有全市医院平均水平的50%。中医类医院总卫生材料收入占比仅为8.2%,其中高值耗材收入占总卫生材料收入的比为52.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6.8个百分点。
更多专家送中医到基层
各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采取多项举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全市各三级中医医院对每天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进行了调整,目前三级中医院各类医师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为1.23比1。3至6月各三级中医医院高级职称医师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为1.55比1,中级职称医师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为1.21比1,与去年同期的1.63比1和1.26比1相比,下午出诊单元比例增多。为方便患者咨询,及时回应患者诉求,三级中医医院均按要求设置了一站式投诉中心,落实首问、首接负责制,部分医院设立了社工部或社工岗,为患者提供各类助医支持服务。
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中,市中医局进一步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引导全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将优质服务延伸至乡村、社区,满足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有效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全市平均每2天就有一支中医专家团队驻村驻社区,每3天就有1位中医领军人才下到乡村或社区,平均每天有5至6位市级三甲医院技术人才到基层开展中医健康服务,每2天在基层就有一次中医科普宣教活动,平均每天有50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市级专家的中医健康服务,每天有28人不需出村或社区就能接受到健康宣教服务。目前,基层中医门诊服务能力提升明显,平均日门诊量由原来十余人上升至30至100余人不等,培养了为数不少的基层“小名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在家门口就医的需求。
编辑:刘畅
关键词:中医院 医药费 医耗联动 改革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