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动物俑局部的“点滴”是主动还是被动
《釉的装饰》
在极个别的唐三彩动物俑上,有一类色釉的出现方式和位置与以往所见的俑有所不同。因这类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未能引起广泛关注。另一种可能则是,色釉的的出现被认为是自然形成的”釉滴“,从而被忽视。
从工艺上而言,这种”釉滴“的形成并不复杂,对于唐代陶工而言,制作这样的釉滴实在是轻而易举。但将焦点从工艺转向装饰之后,这样的现象将归入我们讨论的范畴。通过对这一类俑的观察,可以确认一点,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釉滴是唐代陶工的主动设计,而这类设计在唐三彩动物俑中并不常见,这显然是个别工匠独立思考后的作品。
下面我们用一件实物来介绍这类设计。这件三彩马相较于一般的三彩马有几处特点:马为嘶鸣状态、鞍栿印有装饰、马股配有马鞦、鞦上宝珠装饰,而更为特别之处在于,马踏板上出现的釉滴。这些釉滴的颜色和马身流淌的釉色相匹配,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起到了视觉上的误导,给人们造成釉滴是从马身自然流淌而形成的。

三彩马 唐代 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在做了对比观察后,我得出一个结论,马踏板上釉滴的形成与马身流淌的釉色并无关系,这些褐色、绿色釉滴的位置完全避开了马身流釉的位置,我们通过一张从马腹部仰拍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马腹部并没有出现褐绿两色釉,而仅是单一的褐色。

再以一张俯视图看踏板上的两色釉滴。釉滴的分布均匀自然,具有明显的人为设计痕迹。有趣的是,釉滴的散布巧妙地避开了马的四足和马蹄部分。

以釉色装饰动物踏板的案例在三彩动物俑里并不常见,但是我们还是找到了其他案例呈献给大家,并以此作为这类设计的一个互证。
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一对三彩马俑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于雕塑的美感与造型上的反差,一马昂首、一马颔首的造型,正应和了杜甫《题韦偃画马歌》诗中:“一马啮草一马嘶,坐看千里当霜蹄”的形象。
2017年中旬,我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泥火幻彩——唐都长安三彩精华展》,在此期间,我接触到了这一对三彩马,我注意到,马的踏板上出现了使用釉色装饰的情况。

三彩马(组) 唐代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与唐博三彩马踏板处双色釉装饰不同之处在于,永泰公主墓两件三彩马踏板处的装饰是以单色釉完全覆盖胎体。图中左一马踏板施褐色釉,右一施青黄色釉。抛开釉色的多寡,其装饰和设计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不仅仅是唐三彩马,在其他的动物俑上也出现了这类装饰。

三彩骆驼 唐代 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可以清楚地看到,骆驼身上的釉色和踏板处的釉色采用了不同的色釉体系,而两处之间完全没有颜色上的对应关系。

骆驼俑踏板上的装饰效果及釉色构成,相较于之前的三彩马则要更显成熟和饱满。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凡是踏板使用釉色装饰的三彩动物俑,其雕塑手法、釉色搭配、胎质拣选都十分考究,称得上三彩中的精品。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仅仅拥有娴熟技术只能称之为“匠”,而独具匠心的思考才能升华为“师”。
《釉的控制》
研究唐三彩的釉色工艺,首先要转换以往“自然天成”的观念。三彩釉色的瑰丽多姿、流光溢彩的背后并非完全是无拘束的自然形成。如前文所述,釉色的抽象之美,多数情况下是出于唐人的装饰需要而人为控制的结果。下面将继续说说唐三彩中的另一种釉色控制工艺。
下面用于案例的唐三彩马,收藏于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天理馆对其命名为——唐三彩钱纹鞍马。
到底是什么因素启发了“钱纹”马的命名,唐代岑参的一首诗或许能说明一二:“马毛带雪汉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笔拇笠馐?,马毛挂着雪花在汗气蒸腾,五花马的毛发像连接的铜钱,已结成了冰。

三彩钱纹鞍马 唐代 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藏
当我们把一件器物当做艺术品去研究的时候,有些问题则会被忽略。以往注意的焦点偏重于三彩马的审美和钱纹的稀少性,而并未去思考一个问题,钱纹的圆度何以控的如此规范,它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如果是铅釉,为什么没有出现流动扩散现象?
关于这一点,较早前也引起个别研究者的关注,其观点人为,制作工艺分为三步:1、白色高岭土为底胎;2、施以低氧化铁釉料呈现肤色;3、再以白色不透明釉画出钱纹。但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三彩钱纹马的工艺要比想象中的更具复杂性和创造力!我对此提出了新的解释,力求更为客观的呈现这种工艺的特点与过程。
下面的细部图可以引导我们追索这种工艺的形成。可以清晰的看到圆圈部分没有发生任何扩散,甚至可以看到明显的笔触痕迹。

三彩钱纹鞍马(局部) 唐代 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藏
就工艺而言,使用单一的釉料是无法实现的,这需要其他材料和工艺的介入而共同实现。我将借助电脑的分层设计图来说明三彩钱纹马的工艺及材料,工艺步骤是由内向外,即从马内部的陶胎延伸至马表面的釉层,顺序依次为:白色高岭土内胎;红色高岭土外胎;再以白色高岭土泥浆绘出圆圈;最后施以透明釉。
注:红色高岭土作为外胎的情况,会在今后讨论三彩胎质的时候介绍。

为了尽可能“复原”现实中的钱纹马,唐代陶工激发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技术革新,并做了大量的尝试,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尝试的过程中,因工艺及材料的不同,所呈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美国收藏家杜唯收藏的唐三彩黑釉马,从纹饰和工艺上也归属于三彩钱纹马。与天理馆钱纹马不同的是,此马在还原钱纹时选择了“釉”而不是“胎”,所以钱纹的圆形出现了流动扩散的情况,但这并未影响其美感。

黑釉三彩马 唐代 david w.dewey藏

有意思的是,上文提到过永泰公主墓的一对三彩马,其中浅色的一件,也属于三彩钱纹马的内容。只是与天理馆钱纹马在工艺上有较大却别,关于这点一点,择日再具体讨论。


三彩马 唐代 上海博物馆藏
众多例子说明,钱纹马(五花马)在当时并非是偶见事物,在唐代诗词中曾多次被提及,同一件实物,启发诗人心智的同时也激发了唐代陶工的创作力。在惊叹这种创作力的同时,或许有人会提出两点疑问,一、是什么原因让陶工执着的还原这些马?二、钱纹马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何各有不同?
第一个问题的根本基于唐人视死如生的观点,换言之,这些人造的三彩马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可以代替真马的,艺术上的逼真,既是对生前世界的还原,也是对死后世界的敬畏。
解释第二个问题,首先要回到现实中。艺术的创作源于现实世界,现实中马身毛色的多变性必然会反映在艺术品上,现实中没有统一毛色的马,艺术上就不会发生统一的表现。其次,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外在固然重要,但寻求内在精神和意境往往是更高层面的追求,这就如牝牡骊黄的典故,没有搞清楚黑黄雌雄的九方皋,却抓住了重点,寻回了千里马。正如宋人陈与义《水墨梅》中所写: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p>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节选《唐三彩观察》第5篇。
李兆楠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编辑:杨岚
关键词:釉色 工艺 唐三彩 装饰 唐代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