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推进减税降费 促进高质量发展
对于当前经济工作,怎么看、怎么办?一方面外部环境趋紧,另一方面稳中有变、变中有机。
为了促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就业、稳外贸、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预期”的工作方向,并且明确提出“研究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以稳定市场预期与市场信心。2018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2019年要完成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释放减税降费红利,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减税降费的根本目标是赋能中国经济增长,通过逆周期调节,确保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此外还要赋予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功能,确保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 “稳”的基础更巩固,“进”的势头更强劲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弊龊眯滦问葡戮霉ぷ?,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产业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回望70年,我们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2018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6.8亿吨,比1949年增长114倍;钢材产量11.1亿吨,增长8503倍;水泥产量22.1亿吨,增长3344倍。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达到18.0亿台和3.1亿台。
今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环境下,主要指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并好于预期。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察“形”辨“势”,不难感受到中国经济有稳的基础、更有进的态势,长期向好的大势不会发生改变。
(一)稳中求进,“稳”字当头,关乎大局
201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同比增长6.3%,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从转型进程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稳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经济发展质量在持续改善,2015年以来GDP增速连续16个季度稳定在6.5%~7%之间,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回升,经济转型的进程稳步推进。
从结构调整看,近几年,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大攻坚战,在去产能、去杠杆、控债务、控地产、强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短期产生了一定阵痛和紧缩效应,但经济仍然实现了平稳增长,并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稳,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简单重复过去的老路。既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要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稳中有变,“变”是关键,深刻理解内涵
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经济正呈现持续优化、加快优化的态势,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从产业结构看,创新驱动在加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全部投资快4.6%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5%,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7%个百分点。像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这样一些新产品的增长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
———从需求结构看,需求持续扩大。外需市场多元化格局加快形成,内需代替外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投资保持稳定,消费成长为“顶梁柱”。
“变”主要体现在中美经贸争端长期化、复杂化。当前我们遇到的中美经贸摩擦,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淬火”。与其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如说堡垒最容易因外部压力而增强。“吹灭别人的灯,会烧到自己的胡子”。一个绵延五千年文明大国有着愈挫愈奋的韧性,“掰一掰腕子”之后,才能赢得大国尊严。
(三)变中有忧,“忧”是关口,抓住机遇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发展呈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复杂特征。一方面,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演变,大国关系面临深入调整;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机遇,就蕴含在危和机同生并存的变局之中。
从国内看,经济运行变中有忧,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结构性矛盾交织,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是我们通往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阻力和无可回避的挑战。说到底,就是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的影响依然存在,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忧”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必须闯过的关口。
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长期大势,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抽丝剥茧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但这些变化不足以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也阻挡不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二、 以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预期增信心
2019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4%,减税降费效果持续加大。从主要收入项目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增值税累计35570亿元,同比增长5.9%,比去年同期16.6%的增幅回落了10.7个百分点。去年5月以来,增值税进行了两轮深化改革,受降低增值税税率政策翘尾和今年增值税新增减税影响,减税效果进一步放大。
去年10月1日先行实施的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及今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今年上半年,个人所得税累计5639亿元,同比下降30.6%。
减税“大餐”中,深化增值税改革是“主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着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来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去年,全年减负约1.3万亿元,这对于降低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过去几年相比,2019年大减税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方式上从结构性减税转向普惠式减税
减税降费是近年来经济工作的主题词。过去几年,围绕减税降费,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这些政策往往是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选择性比较强。比如,扩大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针对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等,都有具体适用的行业与企业类别。相比之下,2019年的减税是普惠的,只要符合小微企业的五条标准、只要交增值税或社保费,不分行业、不分所有制、不分大小,就能从中受益。这就大大地扩展了减税降费政策的受益面。这就使得2019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成为一个全面的、综合性很强的宏观政策,对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将产生影响。
2. 力度上从“挤牙膏”转向“一步到位”
2019年增值税下降3个百分点,远超社会预期。社保方面,虽然有广东、浙江等省的养老保险费率已经执行了较低标准,但全国大部分省区的养老保险费率多为19%,现在“各省可以将养老保险费率下调到16%”,也相当于下调了3个百分点,力度同样超预期。由于增值税、社保费是当下企业税费负担的主要方面,因此这一针对主要负担所进行的大幅度调整,政策的精准度极高、瞄准性极强,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019年的减税政策是个“一揽子”政策,不仅涉及企业,也包括个人与家庭;不仅包括增值税、社保费,也包括公路通行费、电价、融资成本等企业负担下调,是一个全方位的减税降费政策大礼包。
3. 从“单骑深入”到“集团军作战”
2019年,中央政府筹划此轮大减税时,就同步形成应对财政减收的综合性方案。
将赤字率从2018年的2.6%提高到2.8%,绝对数值为2.76万亿元,较去年增加3800亿元。将地方专项债券扩大到2.15万亿元,较去年的1.35万亿元净增加8000亿元。同时,提高特定中央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盘活长期沉淀资金。
可以看出,与前几年减税降费的“单骑深入”相比,2019年围绕着“大减税”已形成一个“集团军作战”的格局,在减税减收的同时,增发债务、压缩支出也分别从旁策应,同时还积极调动和盘活财政存量资源。2019年围绕着中央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还有大动作,如要基本划清各个领域事权的支出责任范围、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等。理论与实践表明,这两者是明确地方收支范围、稳定减税效果的根本之策。因此综合而言,2019年的大减税与此前有很大的不同,决策层已有平衡“财政不可能三角”的系统考虑,正是从这一点上讲,2019年减税效果有制度层面的相关保障,减税效果可以预期。
从上半年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值此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减税降费有效、有力地改善了社会预期,增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乐观情绪。
三、 中美经贸摩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淬火”
(一)中国会痛,但绝不会输
2019年FOMC票委、美国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EricRosengren)在5月21日周二参加纽约经济俱乐部的午餐演讲时指出,贸易摩擦是目前“突出的下行风险”。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显示,中美互加关税后,洗衣机的平均价格上升12%,烘干机等相关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升。美国服装和鞋业协会估计,如果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一个四口之家每年的衣服、鞋子等花费可能会增加500美元;美国贸易顾问公司估计,中美贸易摩擦令美国家庭每年平均开支增加2300美元。换句话说,美国消费者面临失去购买质优价廉商品的机会。
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面临多年少见之考验。近期有关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外迁的报道及“唱衰”中国制造业的论调甚嚣。
关于制造业外迁问题,我做过专项调研。随着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有的制造业企业考虑要素价格变化情况,向劳动力以及环保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去转移。有的企业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也有少数的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洗产地”去越南等地,但通常是中低端,而且数量不大,对就业、产业链等方面的影响总体可控。
企业外迁不是说搬就搬,要考虑运营成本、产业工人、供应链配套以及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受综合成本制约而外迁的,比如到越南北部制鞋、服装等,原材料、半成品等产业链还在中国。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绝大多数企业会继续留在中国深耕发展,也会有更多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谋求新的更大发展。
(二)减税降费对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作用
1. 减税能够有效对冲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商品在美国变贵了。对此,中国可以提出对相关企业相关商品进行同幅度的减税,此举将有效降低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价格,有效应对美国贸易战。
2. 中国可以通过对美国的商品征税以解决减税的资金缺口问题。如果中国采取减税措施应对美国的贸易战,有人就会认为这种方式可能成为中国对美国的转移支付,因为美国加征关税直接带来了美国财政收入的上升,而中国的补贴就构成了财政负担。因而,为了对等,中国可以对美国出口中国的商品加征总额税,规模与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减税相一致,此举就可以促使中美贸易战中两国财政的对等。
减税是一箭多雕之举。中国推行减税政策,不仅可以有效应对当前的贸易冲突,而且能够向社会释放重要信号,即中国将更加重视通过减税来应对宏观经济稳定问题。
上半年实现了6.3%的区间年度增长目标。当前要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消费苗头性问题,化解面临的最大风险点,精准发力,定向施策。
建议:一是让减税降费落地生根等积极财政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惠民生;三是妥善处理管控外部风险的负面影响;四是加快实施专项地方债支持的基建项目。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通过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挖掘新动能,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积极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逆周期政策仍应适当加强,积极财政政策要有预案,优化财政支出方向,结构上疏通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机制,同时加大协调防范金融风险,宜疏不宜堵,坚持精准施策;鼓励政府国企央企的创投基金投入创新创业的初期阶段项目,发挥政府杠杆的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合规合法地投入相关国计民生产业;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在国际竞争战略中建立全球视野,进一步加强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扩大国际合作、构建双赢机制。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宣讲团成员)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减税 经济 中国 降费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