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公共法律服务要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随身”的服务,群众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是评价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的根本指标
党政机关决定重大事项前必听法律意见,营商环境建设需要全方位法律服务,乡村善治依靠法律护航……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期待,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进行深入实践探索,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村(居)法律顾问已经基本实现全面覆盖;12348热线电话覆盖城乡,大部分省份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中国法律服务网不断增加新功能,全国法律服务电子地图让群众在指尖实现寻找的便利……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法律服务水平在城乡间、地域间、群体间的差异依然存在。比如,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主要体现在人才不足、设施设备缺乏、资金保障难等方面。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律师、专业法律服务人员不足,政府投入公共法律服务的资金存在缺口。有鉴于此,《意见》提出了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化、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在接受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落实这一要求,我们就要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一些好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比如,有的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驻当地市政综合服务大厅,与其他市政服务集中办理,真正从人民群众角度实现了“一站式”办理;不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增加了司法鉴定、公证、仲裁等前端业务指引服务;有的地方探索“套餐式”服务,为农民工进城打工、道路交通事故等,提供综合性的一揽子服务,等等??梢运担母锎葱虑敖徊?,老百姓的获得感就增强一分。
公共法律服务要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随身”的服务,群众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是评价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的根本指标。未来三年,公共法律服务要让人民群众会用、愿用,就要扎根基层、贴近百姓,适应群众的习惯和要求,做到“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让群众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方便、快捷、无障碍。同时,高品质的公共法律服务是最好的推广,高质量的服务过程是赢得信任、赢得支持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在继续扩大服务供给的同时,提高服务品质,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管用、好用、习惯用,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我们就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高品质法律服务需求。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法律服务 公共 人民群众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