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未来科学城面积增160平方公里,扩容16倍
未来科学城面积增160平方公里
扩容16倍;聚焦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三大领域,打造“两区一心”空间布局

昨日,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展示“完全可降解聚合物机体药物(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即可降解支架)”。

昨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内,研究员进行果蝇科学研究。

昨日,未来科学城,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新技术生产车间。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南部,面积已从10平方公里扩充至170.6平方公里,扩大16倍。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主平台之一,未来科学城聚焦“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三个领域,打造东西区+生态绿心的“两区一心”空间布局。明年,未来科学城将初步建成绿色宜业、功能完善的城市载体;2035年,将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看点1
北航等8所大学或分校区入驻西区
昨日下午,在未来科学城西区里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生石静远正把一根细管塞进瓶口的海绵塞中,向瓶内注入二氧化碳,“果蝇吸了二氧化碳会晕厥一段时间?!彼婧螅嘌恐械墓恍孪视衩缀?。这些果蝇将被用于肠道、生殖等器官干细胞研究。
如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成为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脑科学等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高地。该园所在的未来科学城西区,将承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任务,汇聚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西区规划建筑面积60.7平方公里,包括沙河大学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工程技术创新园、科技服务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百善综合配套服务区。北航、北邮等8所大学或分校区也入驻了西区。
为将未来科学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未来科学城的规划面积已经由此前的10平方公里扩至170.6平方公里,面积增加了约16倍。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南部,北至北六环,南至回南北路,西至京新高速,东至京承高速。按照建设规划,未来科学城将打造成“两区一心”的空间布局,除了西区,还包括东区和“生态绿心”。
其中,未来科学城东区将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中心,规划面积43.5平方公里,包括未来科学城一期、未来科学城二期、北七家成果基地和北七家文化科技服务区。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国家能源、中国电信等14家央企已入驻东区。
东、西两区将通过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工程技术、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服务的相互联动,共享住宅、商务商业、科研平台等资源,形成产学研一体、联动发展格局。此外,昌平区正在对定泗路升级改造,这条道路将被打造成连通两区的快速路。
“生态绿心”位于东、西两区之间,是未来科学城核心位置,规划面积66.4平方公里,以绿色生态为主,将与东、西两区共同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发展格局。
看点2
明年初步建成绿色宜业城市载体
未来科学城常务副主任吴小利介绍,按照未来科学城发展规划,到2020年,未来科学城将初步形成创新要素聚集、创新活力初显的局面,初步建成绿色宜业、功能完善的城市载体。在能源、生命等优势领域将启动国家实验室培育,研究型大学数量达到7所,汇集不少于4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领军人才数量超过800人,国家级孵化平台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
明年,未来科学城东区宜居宜业、生态绿色城市建设成效显现,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3.5公里/平方公里,15分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80%,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达50%,蓝绿空间占比达40%,新建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3%。
2025年,未来科学城将建成具有活力的创新之城。东、西区将基本建成宜居宜业、生态绿色城市,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6.5公里/平方公里,15分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85%,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保持50%。蓝绿空间占比达43%,新建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5%。2035年,未来科学城将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未来科学城将全面建成宜居宜业、生态绿色城市。
■ 相关新闻
昌平高新企业数量北京第三
昌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昌平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2013-2015年,昌平区执行《昌平区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其中《昌平区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主要布局科技研发和创新项目资金、科技项目研发及成果转化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覆盖900余家企业和个人。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昌平区企业创新创业已见成效。截至2018年底,昌平区国家级高新企业有1684家,占全市数量6.8%,总量排名已由2015年的全市第五名上升至第三名。这些高新企业集中分布在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新能源等产业领域。
在科技创新方面,目前昌平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88家,科技产业及技术联盟10家。全区有29所高等院校,沙河高教园区已建成6所大学的新校区,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萍即右等嗽贝锏?万余名。
企业审批准入“最多跑一次”
目前昌平区初步创建了包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孵化空间,形成了空间孵化链条。
为降低小微企业创新创业风险和成本,提供服务支持,近年来昌平区推出了众多创业孵化机构。截至去年,昌平区共有创业孵化机构46家,各类双创空间约2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约4000家。如腾讯众创空间、回+双创社区等机构的创业孵化服务涵盖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硬件等众多硬科技行业领域。
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昌平区推行“一站式”、“全城通办”等服务模式,放宽高精尖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电商配送点等登记注册限制,提供登记便利化服务。昌平区还探索实施“最多跑一次”审批准入和证照分离改革,精简企业审批事项,实行“网上零见面审批服务”,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和综合服务效能。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未来 科学城 昌平区 创新 企业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