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夜间经济,如何点亮城市夜色?

夜幕降临,游人在青岛奥帆中心游玩。新华社发
【经济界面】
夜色之下,城市灯火璀璨。繁华的步行街,来来往往的人群毫无倦意;夜场的影院和剧场,观众们兴致高昂;酒吧聚会,朋友聚餐……随着人们夜生活的日渐丰富,火热的“夜间经济”开始释放它巨大的潜能。
当前,我国夜间经济正在崛起,方兴未艾,各地纷纷抓住契机,推出鼓励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促进城市消费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配套管理水平,创新丰富多元的夜间经济业态,成为一道道值得思考的“命题”。
1. 丰富的“夜生活”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今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渐渐远去,夜晚的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等构成了繁荣生长的夜间经济。
年轻群体生活方式的变革使其成为夜间消费的“主力军”。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对年轻人来说,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夜晚是消解压力、放松休闲的最佳时机——热映电影的午夜场常常格外火爆;音乐剧、剧场演出大多安排在夜晚上演;越来越多的夜宵需求让不少餐饮店作出了营业时间调整;主题乐园纷纷开启夜场,将娱乐活动延伸到夜晚……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让夜晚成为拉动经济消费的“黄金时期”。
据统计,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夜间消费的比重早已占到全天消费的50%以上。商务部相关报告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晚上18-22时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这一情况在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电商平台上表现更为明显,来自乐信旗下分期乐商城数据显示,该平台夜间即晩上7点至次日凌晨6点的下单金额占全天下单额的36%,订单主要集中在晚7点至11点,但即便是凌晨5点交易最低峰时也有0.3%的用户在下单,而且夜间时段的平均客单价格要比白天高出三成左右。
“深夜食堂”的兴起形成了城市夜晚的一道风景,特色餐区的商户们营业到深夜,满足人们吃夜宵、夜间聚会的餐饮消费需求。酒吧、KTV、俱乐部等以夜间活动为主要业务的场所也蓬勃发展,成为更具社交属性的休闲娱乐方式。游客也在白天旅游之余,纷纷开启了“夜间活动”——走上水滨的景观步道,感受城市的生活文化;登上地标性建筑,欣赏城市的夜景灯光;来到文化街、步行街,感受当地的特色美食。
针对游客们的“夜游”需求,越来越多夜游项目被推出。北京古北水镇的星空夏季活动、上海的夜游黄浦江、重庆两江夜游、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西双版纳的“澜沧江湄公河之夜”都格外火爆。近年来广受好评的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将实景与灯光完美融合,成为游客夜晚活动的佳选。2018年,驴妈妈带有“夜游”标签产品的订单数同比增长9.0%。
夜间经济正成为衡量城市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指出,人们夜晚的消费热情高涨,有助于扩大内需,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同时,夜间经济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成长,促使城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交通、公共服务。
2. 让夜间经济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
夜间经济也是一座城市生活文化的窗口。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秦淮河、成都的春熙路……这些地方繁华热闹的夜晚已然成为一座城市的亮丽名片。无论是灯火辉煌的“夜上海”,独具古典风情的秦淮河,还是韵味十足的天津曲艺,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夜生活让人们领略到不一样的城市魅力。
然而,走过多个城市的人们会发现,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夜间经济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很多城市都有夜市,但大多都是卖相似的小吃和纪念品,业态相似,存在同质化发展的问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间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如天津的相声曲艺文化、苏州的评弹文化等。夜间经济要与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打造城市特色品牌,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游客夜游体验需求的调查中,文化节市活动、文化场所参观等活动占比位居前列,这也说明夜间经济在提升特色文化优势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
目前,不少城市正在为提升夜间经济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夜间体验项目进行探索。在哈尔滨,五彩的冰灯让夜间冰雪旅游项目成为城市招牌;广州结合自身的夜茶文化,推动了夜间休闲餐饮的发展;在海河之滨的天津,“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购津货”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品牌日渐火爆;在成都,夜游武侯祠、金沙太阳节、夜游草堂等活动将历史文化和生活文化结合起来;济南市则以“老街巷”为吸引元素,发展夜间曲艺演出、文化博物馆、非遗传承人工作坊等“打卡”景点。
更多夜间经济的丰富业态正扑面而来:深夜影院、深夜剧场、深夜书店,以及音乐俱乐部、美术馆、博物馆的夜间场等,可以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如北京、长沙、杭州等地推出的“夜宿博物馆”活动,将夏令营和亲子游结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夜晚灯火通明的三联韬奋书店,也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城市风景”。发展夜跑、健身、竞技等项目,可以引导居民走出家门参加体育活动,西安的城墙周边夜跑已成为大量夜跑爱好者“热身”的最佳选择。
3. 做强做优离不开规范化发展
尽管部分城市的夜间经济发展已经颇有特色,但总体上,我国夜间经济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不断生长的旺盛需求,大多数地区尚不具备发展夜间经济的条件和能力,消费场景相对匮乏,夜间经济业态并不丰富。
“目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多以餐饮、购物为主,企业相关投资、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等仍较白天有很大差距,需要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戴斌指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我国夜间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逐渐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
近年来,看到夜间经济的巨大潜力,各地纷纷推出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2017年年底以来,先后有南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城市发布了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布局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功能区域,促进多种消费业态发展,同时也推出了环境改造、亮化工程、增加休闲配套、加强公共服务配套等措施。
与蓬勃发展的经济相比,也有一些当地居民对夜间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担忧。如在喧闹的酒吧街等地,噪声、光污染的问题可能对周边市民的休息造成影响;夜市的垃圾处理、食品卫生存在管理是否能到位的问题;还有不少市民担心安全、消防等方面的隐患;夜晚出行的人们可能遭遇“打车难”“停车乱”等问题……这些因素无疑都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在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受访者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担心夜间交通不便的占比25.8%。
对此,专家指出,除了商家相应延长营业时间外,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也需要配合到位,更需要交通、消防、公安以及市场监管等各部门的联合推动。如开通更多夜间交通公交线路或延长公交运营时间,适当延长垃圾清运时间,增设安全巡逻,严格监管食品安全、商品价格等,?;は颜吆戏ㄈㄒ?。
借鉴国际上已有经验,济南和上海出台的政策文件中都提出了建立“夜间区长”和“夜间生活首席执行官”的制度,分别由各区分管区长和有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出任,统筹和管理夜间经济的发展。同时,各地也要求科学规划城市功能片区,打造夜生活集聚区,形成具有地标性的品牌区域,尽量不扰民。
在各地不断打造多形式夜间消费新业态的尝试下,城市的夜晚不再是一座静悄悄的“睡城”,绚烂多彩的夜色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鲁元珍)
编辑:秦云
关键词:夜间经济 城市夜色 经济 年轻人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