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征服月背!揭秘嫦娥四号探测器总体部研制团队
“嫦娥四号的月球车进入视野”,6月8日,美国航天局发布“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对中国嫦娥四号着陆点的第二次成像图片,并拍到了月球车——玉兔二号巡视器。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2019年1月1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在此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承担了嫦娥四号探测器抓总研制以及着陆器总体、热控、结构与机构、着陆缓冲,巡视器总体、热控、遥操作分系统等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总体部团队成员攻克了哪些技术难题?如何大力协同,“零异?!蓖瓿扇挝瘢坑钟凶旁跹钊四淹木??下面来逐一揭晓——
敦煌无人区里的试验
在月背软着陆有多难?
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告诉记者,探测器要想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远远比在月球正面难得多,虽然月球正面也是山峰林立,但地势相对平坦,可供探测器着陆,此前人类发射的许多探测器和宇航员登月都选择了这些地方。月球背面却布满了沟壑、峡谷、火山口和悬崖,很难找到一块软着陆的理想地点。
要想顺利实现既定目标,该怎么办?面对嫦娥四号登陆月背的第一道难关,来自总体部空间科学与探测总体室的探测器总体设计团队在张熇总监带领下,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资料,特别是对嫦娥二号拍摄的月球资料和美国公开发表的图像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同时向多位航天专家和相关科学家咨询请教,综合分析月球背面的土壤特性、环境特性及不确定性、元素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多轮筛选和迭代。
最终,在月球背面崎岖复杂的地形中,着陆器总体主任设计师李飞选择出整体平坦程度与嫦娥三号虹湾地区相近的主、备两个着陆区,在任务设计的源头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着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解决了着陆区选择的巨大难题。
对巡视探测器来说,研制试验主要分为内场试验和外场试验。“室内试验场就在航天城里做,主要模拟月面环境,例如用火山灰模拟月壤。”巡视器遥操作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彭松告诉记者,由于火山灰颗粒非常细小,会渗透进皮肤,同时又要模拟太阳发光发热,所以室内温度很高,大家常常穿着短袖短裤进去,皮肤有时会出现过敏。
外场试验则选择在敦煌无人区的沙漠里,“大家都住在帐篷和活动板房里。吃饭时饭里有好多沙子,晚上睡觉时经常能听见狼的叫声?!迸硭伤担谡庋幕肪持?,他们做了整整一个月的试验。
“稳稳一落”背后的系统工程
为了实现探测任务,着陆器必须具备多种技能:具有能够灵活转动的太阳能翅膀、能够保证安全降落月球的缓冲腿、可以把背上的月球车平稳放到月面的悬梯、具有眼观八方功能的相机旋转臂,以及魔术棒一样的探测天线等。着陆器上面这些功能各异的机构,就是由总体部嫦娥四号结构与机构团队负责研制的。
在这些机构中,转移机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关键单机,肩负着将巡视器由着陆器释放至月面的重任。然而,转移机构组成复杂,包含了悬梯、缓释、展开等八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小机构,说它们组成了一个系统都不为过;同时,转移机构还面临着恶劣的空间环境,除了承受各种力、热载荷,需要经历月尘环境的考验。
如何使如此复杂的机构在恶劣环境中可靠工作?
设计师李新立经过逐步推进,从设计阶段的多方案论证、仿真分析、故障分析;到加工装配阶段深入一线,加强质量管控;再到发射场测试过程中的精心组织,率先通过机构专项测试……最终,确保了转移机构顺利将巡视器转移到月面。
嫦娥四号稳定可靠地着陆月球背面,全靠着陆器上面的四条缓冲、支撑一体化的着陆缓冲机构。总体部着陆器着陆缓冲研制团队从接到研制任务就开始自主创新,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着陆缓冲机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偏置收拢、自我压紧”式方案,既保证了收拢简单、展开可靠,又省去了与着陆器主结构之间的压紧点,从而简化了系统组成和总装工作,为保证着陆缓冲机构的总装质量及其在月面的可靠缓冲奠定了基础。
“决战”前发现雷达天线参数“微小变化”
2018年10月31日是嫦娥四号着陆器定向天线最终在着陆器上用火工品压紧的日子。此前一天,晚饭刚过,夜色降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协作楼外寒风瑟瑟。总体部着陆器定向天线研制团队的10余人围坐在协作楼一层大堂的小圆桌旁,开始了天线最终压紧及状态确认的“战前”推演。在这之前,研制团队已经不止一次开展最终压紧的工艺推演、流程梳理、问题预判等工作。此次会商,是对第二天工作的再梳理、再熟悉、再确认。
最终压紧的日子到了。一大早,研制团队来到技术区,按序进行加热片和热敏电阻检查、双轴转动前状态确认……一直到最后压紧点胶和最终状态确认,团队成员保质保量、按时顺利完成了工作,确保了探测器发射场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在一次测试过程中发现雷达天线的一个参数有微小的变化,推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倍枣隙鹚暮叛彩悠髯芴逯魅紊杓剖ι暾袢倮此?,在巡视器出厂前也遇到过难题。
这时距离出厂已经很近了,但是整个产品重新投产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按照正常流程至少要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单机生产单位连轴转,计划调度基本上按小时来安排。最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该产品的重新投产,在进发射场之前顺利研制出来?!鄙暾袢偎?,这个天线的在轨表现也很好,得到了月球背面月壤的分层结构。
“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永远没有用到的一天”
从航天城AIT大厅到着陆验证场,从月球楼的内场到远在千里之遥的发射场,处处活跃着嫦娥四号综合测试团队的忙碌身影。
为了充分验证探测器的各项功能与性能,着陆器与巡视器不仅需要各自完成航天器常规的测试项目,还要增加多项专项试验,技术难度大、测试周期长。为此,测试团队制订各项技术路线,与总体、各分系统协同克服了各阶段发生的所有异常。
发射任务期间,齐天乐和马千里两位新人恰好赶上婚礼,他们一边筹备婚礼,一边准备进场工作,打点个人行李?;槔窠崾?,二人一天也没耽搁,次日上午就在发射场投入了工作状态。马千里更是克服了测试流程复杂,人手紧张等困难,独立完成了巡视器全部测试细则的编写,并通过清晰的指令发送和准确的数据判读,完成各项测试工作。
据嫦娥四号巡视器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温博介绍,巡视器在轨制定的故障预案有116项,大大小小的专项预案加起来有几百项?!氨热缭谝贫低撤矫妫谐德殖料?、电压的异常升高或降低、电流发生异常、整期的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等,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都是我要预先想到的?!?/p>
“幸运的是嫦娥四号目前为止在轨工作一切都很顺利,没有用到过任何一项故障预案。”温博说,“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永远没有用到的一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编辑:曾珂
关键词:揭秘嫦娥四号探测器总体部研制团队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