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轻声教育”关乎文明和素养
从2017年10月起,浙江杭州市凤凰小学正式推出“轻声教育”,要求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相应等级音量说话。校长缪华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民素养要具备国际水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同的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见6月30日《钱江晚报》)
不论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还是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空间中,人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人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即使在私人空间里,不同家庭成员之间也可能因为打电话、看电视、放音乐等音量问题发生不愉快。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陌生人之间、邻居之间乃至熟人之间,都可能因为音量问题产生纠纷与矛盾。
在沟通、情商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学会“有话好好说”,学会有效表达,也需要把握好说话的音量,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说到底,有理不在声高,说话的音量也需因时、因事而变,不分场合、缺乏群己界限的“有话大声说”非但不能赢得脸面,反而容易暴露出自己的文明素养。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告诉孩子如何为人处世?!扒嵘逃辈⒎且坏肚械匾蠛⒆用墙档鸵袅浚且笏歉莶煌某『?、情境来控制自己的音量。这实际上是一种关乎规则与边界的教育——“宜小则小,宜大则大”。专注倾听、就餐等,要0级音量静无声;课堂上同桌交流,或课间两人交流要用1级音量悄悄说,尽量不让第三人听到;课堂上当众发言,用3级音量平常说,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在阶梯教室舞台上,用4级音量大声说;户外活动、集会演讲、室外运动比赛等,用5级音量放声说……
学会和他人打交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化历程。缺乏规则意识和边界意识,心中只有自己却没有给他人留下足够的位置,势必导致一些原本应该安静的场所变成人声鼎沸的菜市场。
作为育人手段,类似“轻声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值得推广和借鉴。当“轻声教育”越来越普遍,未来的社会秩序和公民素养也将更值得期待。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音量 轻声教育 素养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