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大地的馈赠 风和阳光的作品——西藏芒康盐田的前世今生
新华社拉萨6月12日电 题:大地的馈赠 风和阳光的作品——西藏芒康盐田的前世今生
新华社记者 多吉占堆、边巴次仁
隔澜沧江而居的西藏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和加达村的村民,世代制盐种地,延续至今。
这一带地方,史书上被称为盐井,沿用到现在;藏语一般称其为“察卡洛”,意为产盐之地。产盐历史据传有1300多年。
加达村位于澜沧江西岸,盐田主产红色的盐,也有少量白盐;上盐井村居江东,只产白盐。53岁的加达村党支部书记格松顿登介绍,加达村目前共有2777块大小不等的盐田。
隔江而居,却产出不同颜色的盐,当地百姓认为这是因为江东制盐的卤水是“凰”,晒出的盐是白色的;江西的卤水是“凤”,晒出的盐是红色的。
“其实,红盐与土质有些关系。我们这里的土石颜色基本上是红色或绛红色的,红盐应该是被浸染的?!备袼啥俚撬?。
食用传统的土盐,使西藏自治区成为我国碘缺乏病高发区和重病区之一。2008年起,西藏逐步加大全区碘盐推广力度,到2016年覆盖面已超98%,农牧民还享有碘盐购买补助。
随着碘盐推广力度加大,藏北牧民盐湖采盐的传统已近消失;而藏东盐井还在继续产盐。“这里的每个盐田,一年基本上能产500公斤左右的盐。”格松顿登说。每块盐田的大小基本在5平方米左右。
当地人至今采用古老的制盐方法,挖盐井、造盐田、晒盐卤、收盐粒。如今,抽水机可从地下直接抽出盐卤水,改变了这里的妇女们曾经背着水桶从盐井里打水的辛劳历史。
阳光下,微风起,盐田上波光粼粼。盐卤水浇灌到盐田上,期待着阳光和风的蒸发作用,便可在两周内完成一次收获。
一年中,除了盛夏雨季的两三个月以外,其余时间都可制盐采盐。“我们这里的盐,也被称为‘桃花盐’,是因为桃花盛开的时候采制的盐品质好,产量高。”格松顿登说,还有人说因为红盐色如桃花,被称为桃花盐。
他介绍,目前全村213户、1236人,去年人均收入7500元;盐田收入占到一半左右,其余为农业和务工收入。当地最多一户有50多块盐田,最少也有五六块盐田。
这里的盐田都是在山脚临河的地方,用木头支起并在上面铺上一层平滑的泥土而成。每块盐田下方都有数根木头支架。走在盐田之上,没有任何颠簸或摇晃。而支架下方,吊着许多由上面盐滴形成的盐柱。
盐田上的劳作,主要由女性来承担,至今如此。“以前,男的要去长途卖盐,如今壮年男劳力基本都会出去务工挣钱。”格松顿登说,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也跟着父辈去过四川、青海、云南等藏区和西藏林芝一带销盐,“很是辛苦”。现在,各地的盐商会定期开车来收盐,一斤一元钱,每次都是几十吨。
盐井盐田至今保留了我国境内较为完整的古老制盐方法。2019年,芒康县将积极推进盐井千年盐田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盐井传统制盐将面对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盐田 西藏 盐井 阳光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