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高考进入第三天 制度改革透露哪些新趋势?
全国高考今天(9日)进入第三天。随着昨天(8日)下午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全国大部分地区的2019年高考结束。江苏、海南等地的高考今天也进入尾声,一年一度的高考将落下帷幕。
高考结束,阅卷工作随即开启??忌窃?月下旬可以查分。
高考不仅是每位考生一生中的重要考试,也是一项关乎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
近几年,我国多个省份的高考改革陆续开启。今年,河北、辽宁、江苏等8省份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加上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进行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以及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4个试点省市启动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面对高考的新变化,学生和中学学校做好准备了吗?这些改革透露未来高考哪些新趋势?
高考第一天的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人们关于高考试题的讨论热度有所减弱,而考生们还依然奋战在考场上。不过,随着昨天下午考试的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考生将暂别这场人生“第一考”,迎来久违的轻松时刻。
安徽考生:不论考得怎么样,对高中三年我们的学习时光,并没有辜负,我现在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广东考生:出去旅游,去老家看看外公外婆。
广东考生:去想去的地方,把自己这一个暑假利用好、玩好,把心态调整过来再迎接大学生活。
“3+3”高考模式
大多数考生将高考当作高中三年的总结,对即将到来的暑假已有规划。而对于北京、山东等地的考生来说,他们还成为高考史上代表性的一届——最后一届参加文综、理综考试的考生。
北京考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道试题就是物理题的最后一道选择题,它取材于今年5月20号物理重新定义了一些单位制,我觉得这个紧跟时事,考验同学们对物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对时事的关注。
从明年开始,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这4个省市将迎来首批参加“新高考”的学生,也就是“3+3”高考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3个必考科目加上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选3门。对北京而言,这意味着实行了17年的“3+X”高考模式告别历史舞台。
2014年,上海、浙江启动了首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实行“3+3”模式。2014年入学、2017年高考的沪浙学子们成了首批“新高考”改革的受益者。浙江还在6门选修课的基础上多加了一门技术学科,也就是7选3。浙江省金华一中家长李女士的女儿暑假后就要升入高二,面临选科,她说新的高考制度经过这几年的运行后,大家已经开始适应这个规则。
“
李女士:我还是挺喜欢目前这个高考制度的,像我们小孩偏科比较严重,像理科的化学和生物这两门功课,高一的时候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所以我们在选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把这两门功课给去掉,但是文科的政治呢她也不是很喜欢,那我就可以选择理科的物理和技术,所以我觉得新的高考制度让我们的选择的余地更大了,我觉得挺好的。
新高考制度给了考生更多样的选择,却考验着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分班技术。山东省实验中学教导处主任丁兆华介绍,为满足学生不同的选科需求,该校新加入了走班上课的方式。
丁兆华:实验中学学生20个组合都有,有的多,有的少,我们满足每个学生选择,人数多的,不走班,人数少的可以组合走班方式上课。举个例子,像历史化学地理,我们中心校报了145个,我们就能让他们成三个班,可以不走班。所谓的冷门,我们有个组合只选了14个学生,我们方法是与他们接近选择,比如,这些学生选择政治历史物理,其他学生选择政治历史生物,我就可以把这样的学生放到一个班上课,政治历史都选了,一个班上课,没选的,走班,有人出去上物理,有人出去上生物。
“3+3”模式下诞生了多种选科组合,为平衡师资和学生学习需求,走班上课成了很多地方的选择。
“3+1+2”模式
继以上6省份启动“新高考”后,2019年初,河北、辽宁、江苏等8省市也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与前两批的“3+3”模式不同,这批改革试点是采用“3+1+2”模式。“3”仍为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个科目参加考试。
对于2018年秋季入学的江苏高中生来说,他们将告别“考400多分就能上清华”的高考模式,高考总分从480分恢复到750分。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一学生周智坤选择了文理双搭:
周智坤:我选择了物地生。我本人就想学一下地理,比较喜欢地质学。就感觉比以前学习要轻松点,因为原来还要照顾历史政治这些背诵的东西,又要照顾理科。分过班以后,文理双搭就业范围更广一点。
南京第九中学校长张恒柱坦言,尽管在“3+1+2”模式下,学生选科的组合可能性更多,但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们的选科相对集中,在此基础上学校也会进行一定引导,总体来看,学校分班压力不大。
张恒柱:根据我们学校生源状况,物理、生物、地理这个组个会比较多,在师资调配的时候就专门对这个年级的师资进行调配。
专家:新高考制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无论是“3+3”还是“3+1+2”模式,两者的共性都是使学生摆脱了文综、理综必须捆绑的束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新高考制度扩大了学生的学科选择权,不仅可以文理交叉融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对人才培养综合性的要求,更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熊丙奇:通过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来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学科兴趣,希望在人才培养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从社会发展来看,我国面临着经济转型,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大量的创新性人才。因此不管从学生的成长出发还是从社会的发展出发,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央广记者:朱敏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高考 学生 考生 选择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