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麻黄为主治疗六月寒
1998年夏天,笔者诊治一名40多岁农村妇女,患者因“畏寒,手脚冰凉,一年四季身裹厚衣,食纳不佳2年余”就诊。
初诊正值暑热农历六月,初见患者,一身厚厚棉衣装备,时有恶寒感。2年前一个寒冷冬季,患者与丈夫激烈吵闹后,晕厥过去,醒来便出现寒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从那以后,患者恶寒症状逐渐加重,次年夏天来临,依旧不能减衣。家人意识到病情严重性,随即四处求医,疗效均不显。从此,时轻时重,反反复复,诸医诊治,显效不明。刻诊见:时有恶寒、身裹厚衣、四肢冰凉、食纳不佳、时有叹气、少气懒言、舌淡、苔白、左手脉弦细、右手脉濡弱等。
辨证:肝郁脾虚。
处方:麻黄绒6g,桂枝9g,人参12g,白术10g,干姜6g,柴胡6g,白芍9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3剂。嘱其调畅情志,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二诊:服用上方后,全身微微汗出,余证如前。适当将麻黄绒减量至5g,其余药量如前。5剂。
三诊:恶寒有所减轻,偶尔有轻微热感觉,饮食量稍微增加。继续用前方加减治疗。
四诊:随症加减治疗20余天后,患者明显感觉“衣服穿厚了”,欲减厚衣,药已中病,继续用前方加减治疗。
五诊:2周后,患者前来复诊,高兴地讲述自己病情“好了”,不再恶寒,身穿薄衣不觉冷,饮食量明显增加,精神与常人一样,诊其舌脉,状如常人,病告痊愈。嘱其调畅情志,以防复发。
本例患者因平素情绪不良,肝气郁结,日久伤及脾胃,脾阳不足,“内寒”而生,正遇“外寒”季节,情绪波动激发“内寒”加剧,“内寒”与“外寒”对抗,故出现机体“不分春夏秋冬”,“六月寒”症状随即而来。
方用麻黄为主药,取其性温散寒之功,与桂枝配伍,加强散寒功效,同时借桂枝温阳化气,以防温补过度;与人参、白术配伍,防参、术补益脾胃而滞留邪气;与干姜配伍,增强温中散寒功效。柴胡、白芍、甘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立方遵循“治标在前,治本在后”思路,麻黄、桂枝、干姜治寒;人参、白术健脾、补气“标本兼治”;柴胡、白芍疏肝解郁“治其本”;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温阳健脾、温胃散寒等功效,中病机而奏良效。
曾有同行认为,麻黄过于温热,“暑热六月,应当禁用”。临床观察发现,有的病例并非绝对“六月禁用”。生麻黄发汗之力较强,麻黄绒发汗之力稍弱,故宜用麻黄绒较为合适。(梅松政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中医诊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麻黄 治疗 患者 六月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