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各地出实招,中国经济添“新意”
从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各地经济不仅在数据上颇有“看头”,在发展质量上也颇有“新意”。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省(市、自治区)公布2019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广东、江苏、山东突破2万亿大关,浙江、河南迈入万亿行列。
此前,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GDP同比增长6.4%。而在已经公布的数据中,16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14省份一季度GDP增速超过该地区年初确定的全年目标。
是什么在支撑这些地方的经济增长?
江苏说,新兴动能加速成长。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5.1%,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4.3%,同比提高0.4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1.7%,高于规上工业3.9个百分点。
山东说,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0个百分点;智能消费设备、电子及通信系统设备、生物药品等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快速增长。
广东将近两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列表显示,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达到59.1%。

图片来源:广东统计局
事实上,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新经济正成为各地比拼实力的新战场。纵观全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遍地开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江浙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在江苏,新兴产业正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
据统计,2018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
据江苏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全省约有360家企业开展人工智能业务,2018年相关业务收入300亿。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到2021年,三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
数字的背后是江苏对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
《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等10大产业作为优先重点发展领域,并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推进举措。
江苏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江苏要聚焦数字经济、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江苏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与其比邻而居的浙江也不示弱。放眼浙江全省,数字经济已成为创新驱动的强劲新动能。
2018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554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1%。据悉,到2022年,浙江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将较2017年翻一番,达到4万亿元以上。
东北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新经济遇上传统产业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的东北,正凭借创新驱动在转型升级路上打一场翻身仗。
“没有涉及新兴产业是东北特钢、大连机床等数个国资企业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连市发改委副主任曹德军说,经济承压期间不能“吃老本”,要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向“供给侧”要效益。
今年1月,辽宁印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将重点瞄准8大领域,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规划,到2020年,辽宁先进装备占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将达到60%以上。
日前,辽宁还正式启用了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为辽宁全省工业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服务、保障和支撑,在帮助越来越多企业“上云”中提升老工业基地的信息化水平。
在吉林,除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种田这份“土事业”变得一天比一天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是产业园,还成了示范园、旅游园。在黑龙江,通过对石化、能源、装备、食品等传统主导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激发了经济发展新活力。
京沪深着力推进科技创新
培育新动能,根本上要靠创新驱动。
在北京,2019年一季度,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60.9%。中关村示范区规模(限额)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290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
据媒体报道,在科技创新领域,北京万名从业人员中R&D(研究与发展)人员数、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论文产出规模、技术交易成交额、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等五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助力北京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也成为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上海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近日公布的《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策源点观察》显示,上海在光催化材料的太阳能转化应用、钙钛矿类材料的光电领域应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应用等4个创新点上表现突出。
科技成果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首次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馆,促进海内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018年深圳GDP总量首次超越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毫不掩饰对深圳未来发展的信心,认为深圳将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中西部发挥优势奋起直追
中西部尽管在经济总量上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但经济增速却排在前位。
一季度,已公布GDP增速的地方中,暂时位居前三的分别是云南、贵州、江西,均为中西部省份,增速分别为9.7%、9.2%、8.6%。
然而,支撑中西部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动力有了新变化。
在四川,第三产业增速远高于一、二产业,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已经成为全国重要旅游地。今年五一假期,在出游人数方面,成都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同时,成都上榜国内最受欢迎的五一旅游城市,排名第六。
成都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2016年,国务院明确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能够与成都媲美的西安是中国中西部的另一大亮点。
今年五一假期,西安共接待游客1302.49万人次,较去年五一假期增长28.38%;旅游业总收入66.34亿元,较去年五一假期增长47.46%。
除了旅游上的亮点,西安还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4月28日,西安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平台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西安市政府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一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伴随中西部崛起,各种新经济在中西部萌发、成长、壮大。(张文姣 杨佳欣)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经济 增长 中国 产业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