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贵州铜仁市万山区 工业旅游让老矿区再现生机
贵州铜仁市万山区
工业旅游让老矿区再现生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郭 刚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朱砂矿储量和产量都曾位居亚洲第一,被誉为“朱砂王国”。近年来,万山区积极探索绿色转型,以发展工业旅游为龙头,通过打造朱砂古镇,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让老矿区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矿区遗留的老建筑、采矿留下的老矿洞等,如今都成了旅游资源,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此体验矿工生活、了解朱砂开采历史、探寻朱砂文化的渊源。
每逢节假日,在矿区经营餐饮生意的老矿工胡玉刚都会作为义务讲解员,在景区为游客讲解朱砂知识、介绍汞矿历史。
“万山朱砂开采与冶炼历史悠久,朱砂矿储量和产量都曾位居亚洲第一,被誉为‘朱砂王国’。随着资源逐渐枯竭,昔日繁华的万山矿竭城衰。”万山区委宣传部部长杨萍说:“近年来,万山区积极探索绿色转型,从‘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变,让老矿区焕发出了勃勃生机?!?/p>
原汞矿的老职工胡玉刚亲历了万山由兴而衰到再度崛起的全过程。如今,矿区变成了景区,胡玉刚又重新回到“矿区”,但有了新身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万山共有3个分矿,18个坑口同时作业,每天在矿区劳作的矿工有2000多人,到处都是热闹的开采场景,矿区的生活也很丰富?!焙窀账?,“人们把繁华的贵州汞矿矿区比作‘小香港’,那时候这里就已经通电、通公路了,还有农贸市场,很多人都想到汞矿来上班”。
胡玉刚家两代人都是汞矿职工,父亲在汞矿干了几十年,他从小在矿上长大,后来也成为汞矿邮政所的工作人员,对汞矿有着很深的感情。
随着资源的减少,产量急剧下降,汞矿的发展陷入困境。2001年10月份,万山汞矿因资源枯竭实施政策性关闭,胡玉刚失业了。
资源枯竭,曾经繁华的矿区变成一片荒地。为了生计,胡玉刚只能外出务工,在广东经营了一家餐馆。
2015年,万山区政府引进江西吉阳集团,投资20亿元对废弃的万山汞矿遗址进行整体连片修复和开发,打造朱砂古镇,建设了我国第一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大力发展旅游业,让老矿区焕发了新生机。
2016年5月4日,朱砂古镇正式开门迎客,矿山博物馆、970公里的“地下长城”、玻璃栈道等景点向海内外游客开放。2018年,仅“十一”假日期间,万山区就接待游客4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
得知家乡大力发展旅游业,胡玉刚毅然选择返乡创业,投资100多万元在朱砂古镇景区开起了餐馆,又购买了14辆电瓶车与景区合作,做起了观光车生意。
“现在,来景区的游客特别多,我一边开车一边给游客当义务讲解员。餐馆的生意也很好,一天最多可接待游客60桌。”胡玉刚说。
如今,胡玉刚不仅自己当上了老板,还请了当地20多个村民帮他开观光车和当服务员,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现在老矿区又‘活’了,我们要当好景区的主人,为游客搞好服务,心里才踏实。”朱砂古镇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游客,胡玉刚也一步步见证着老矿区的涅槃重生。
旅游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游客爱上了朱砂文化。北京游客李京参观“千年丹都朱砂古镇”后说:“朱砂有‘软红宝石’之称,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万山汞矿遗址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矿山公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实至名归。来朱砂古镇真的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p>
旅游大发展,还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集旅游工艺品研发、生产、检验、销售、展示于一体的万山朱砂工艺产业园,有近60家企业入驻,2018年市场销售额达5.58亿元,并建成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有几家企业还在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吸纳就业创业2000多人。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说:“通过朱砂古镇的打造,万山区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以工业旅游为龙头,辅以差异化发展的全域旅游,已经成为造福万山人民的永久性绿色产业?!?/p>
王新伟
编辑:曾珂
关键词:贵州铜仁市万山区 工业旅游让老矿区再现生机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