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从“小菜地”到“蔷薇巷”——上海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新见闻
新华社上海5月5日电 题:从“小菜地”到“蔷薇巷”——上海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新见闻
新华社记者 李荣
乡村振兴中的基层社区治理,需要激发居民的内在动力。记者在上海市嘉定区了解到,安亭镇陆巷社区发动居民由自发到自主,通过选种蔷薇花营造公共社区,在激发居民的内在动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嘉定区安亭镇是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地。多年来,这里形成了一些乡民的集中居住社区。陆巷社区即是其中之一,目前有住户680多户。本地乡民要适应新的社区生活,必然会经历一个相应的过程。
这个“蔷薇花”的社区故事是从社区居民的一次自发讨论开始的。因为“乡土情结”的存在,一些居民“毁绿种菜”,将公共绿地变成了“私家菜园”。这样的现象怎么对待?在社区居委会的引导下,居民们讨论开了,大家动脑筋、出主意。有人就想到了安亭本地老少都熟悉的蔷薇花,建议不妨把社区公共部位营造成遍布鲜花绿叶的“蔷薇巷”。于是,在反复征询民意的基础上,大家形成了一个社区营造计划,核心内容是通过社区的自发团队,对社区公共部位进行居民高度参与的再造。
去年初,在居委会的组织引导下,陆巷社区成立了由社区积极分子组成的“蔷薇巷”自治委员会。“蔷薇巷”自治项目围绕公共部位和小区主干道两侧逐步展开,经费“众筹”。首批有20多户居民主动报名栽种蔷薇花。在他们的影响下,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大家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多少都出一分力,购买花株,一起栽种布置。如今,“蔷薇巷”已经初步建成,农民小区在蔷薇花的装点下变得更加美观,社区的景观品质和宜居性大大提升。
“蔷薇巷”还提升了社区的温度。新近,社区居民自己举办了一个“蔷薇地景艺术节”,用“蔷薇元素”制作各种景观“小品”,装点自己的小区,还互相交流种蔷薇的心得。社区也最新开设了“蔷薇巷课堂”,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蔷薇巷”更是走出陆巷社区,走向其周边的整个方泰片区,推进社区共营,以居民自治为核心,以解决小区问题为导向,以蔷薇花为媒介,将农民社区与自然村落连成一片,形成沪郊的“蔷薇新地标”。(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社区 居民 蔷薇巷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