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回望70年 回望70年
石河子:高唱创业歌 焕发新荣光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8日电题:石河子:高唱创业歌 焕发新荣光
新华社记者潘莹、高晗
70年前,新疆迎来和平解放,16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百业待举。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进驻天山北麓玛纳斯河畔,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仗剑扶犁,屯垦戍边。
经过三代军垦人近70年的艰苦奋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从无到有,创造了戈壁建新城、荒原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赢得“戈壁明珠”美誉。
胡友才:“故事大王爷爷”的故事
“爷爷奶奶有胆子,一起来到石河子,到了地方没房子,挖个土坑地窝子,睡觉铺的草帘子,开荒造田拉犁子,艰苦奋斗过日子,建设美好家园子?!贝蚩彀宓睦先嗣泻巡牛婕蕉?,今年82岁,老人1952年支边来到石河子,加入“戈壁滩上盖花园”的大生产运动。
在“军垦第一连”152团10连原驻地,保留着当年的干打垒伙房、蓄水涝坝和地窝子群,是新疆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住着地窝子,凭人力犁地,第一代军垦人纺出了新疆第一缕纱,织出了新疆第一匹布,榨出了新疆第一块方块糖,建成了这座“共和国军垦第一城”。
为向更多人宣传老军垦人的奋斗、奉献精神,胡友才常年奔波在“军垦第一连”以及石河子市区各学校、街道、社区,孩子们亲切称呼他“故事大王爷爷”。
“第一犁”:开垦奇迹 播种精神
在石河子市中心军垦文化广场上,“军垦第一犁”雕塑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军垦战士人力拉犁开荒的艰辛,表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在市政府门前宽阔的北三路街道两旁,记者见到,园林工人忙着将根部捆扎的新树,移入新挖好的树坑。
建城之初,第一代军垦人就确定了“先栽树、后铺路,以树定路、以树定规划”的建设思路,延续至今。
目前,石河子市绿地面积达258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8平方米,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四季绿洲。
石河子园林处绿化队74岁退休职工王课德种了一辈子树。上世纪50年代,他和战友们自带干粮、咸菜,每天天不亮去种树,天黑了回家。就这样,他们用一个个坎土曼敲出了一排排树坑,种下了片片树林。
“80后”西部志愿者郭宗越、邓惠芳夫妇,10年前来到石河子,喜欢上了这座绿意盎然的城市。深受兵团人能吃苦、讲奉献的精神感染,双双留了下来。而今,他们成为这个城市新植树大军的一员,每年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扩展城市“绿量”贡献力量。
创业不止:“明珠”更璀璨
90岁的陆振欧老人,至今仍时常到新疆军垦博物馆“转一转”。这是国内唯一一家以兵团军垦历史为内容的博物馆。
曾任八师副政委的陆振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军垦博物馆的筹建。他说:“作为军垦人,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段光荣的历史传给下一代?!?/p>
新疆智行合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后醒是第三代军垦人,曾在内地读大学、工作,他眷恋这片土地,看好石河子宜居环境和发展前景,最后回到石河子创业。
他说,小时候去新疆军垦博物馆参观,看到了姥爷的名字,特别自豪。他对在这片土地上创业充满信心。
“创业改变未来”。记者走进石河子高新区科技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见到一大批和孙后醒一样的年轻创业者,他们朝气蓬勃,从事着跨境电子商务、新疆特色农产品销售、手机App软件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商旅平台、购物平台等行业。他们表示,2018年11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这里创业正逢其时。
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八师政委董沂峰说,作为北疆兵团城镇带的中心,石河子市将加速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科技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军垦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现代金融中心”6大中心,让“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焕发新的荣光。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第十一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拉开战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