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文化多样化新特点探源
内容提要:当今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化、文化自信的提升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推动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赋予文化多样化以新特点。理解把握新时代文化多样化的新特点,对于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征、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各有其形态、内涵和特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广度、深度的拓展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文化多样化的特点更为明显。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的文化多样化。理解把握新时代文化多样化的新特点,对于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征、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多样化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笔澜缫蚨嗖识览?,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当今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化,在推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文化多样化发展。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带来文化多样化机遇。随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相互借鉴日益频繁、不断深入,文化空间和文化视野不断拓展。交流孕育融合,融合推动进步,促进新文化的形成。中国一向尊重文明多样化发展,积极促进不同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努力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多样化发展,必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文化多样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文化多样化的共同体,文化多样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只有尊重各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促进各民族文化并存互鉴,世界才能走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文化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尊重文化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才能一步步成为现实。
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增强文化多样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尽管当前一些国家单边主义、贸易?;ぶ饕逄?,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但无法扭转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全球开放合作,习近平同志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耙淮宦贰背槭抢┐罂诺闹卮笳铰跃俅牒途猛饨坏亩ゲ闵杓?,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在带动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在促进参与国家的文化交流。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也是文明交流融合之路,正在增强文化多样化趋势。
当今时代,世界范围的文明交流互鉴日益广泛而深入,有力促进了文化多样化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文明交流互鉴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上展开,文化多样化特征更为明显。
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多样化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基于文化底蕴和文化胸怀,激发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新时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自信基于多元的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这三种文化形态既有继承性,又各有独特内涵和功能。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表征作用的高度认可。这三种文化形态共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杉泄厣缁嶂饕逦幕钩杀旧砭痛卸嘌奶氐?。
文化自信基于博大的文化胸怀。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心理、文化态度,也是一种文化胸怀、文化境界。文化自信赋予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从容姿态,让我们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合理因素,努力使其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国化、本土化,形成新的文化样态。同时,在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多元文化并存,各种社会思潮不断碰撞、交流与对话。文化自信孕育的博大文化胸怀,催生了新时代文化的多样化。
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文化建设只能在现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同时,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要传承下去都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使文化主体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从中汲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资源。文化自信激发创新创造灵感,成为文化发展的动力?;谖幕孕诺奈幕葱麓丛?,让我们在传承既有文化形态的同时形成新的文化形态,从而丰富文化的多样化。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文化多样化形成的重要因素,缺乏文化自信就会导致文化封闭,其结果是文化的凋零和衰落。
基于人民文化需求的文化多样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也包括精神生活需要。文化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提升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品质的支撑。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驱动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人民文化需求的多样性。文化生产是为了满足文化需求。只有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需求,文化生产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人民群众年龄、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具有差异性,其文化需求也不相同,因而文化产品具有多样性特征。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并存,在满足不同文化需求的同时,使文化以多样化的样态存在。
文化生产主体的多元性。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在物质生产领域,也体现在精神生产领域。近年来,在国有文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民营经济在文化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文化企业、文化工作室等参与文化产品生产,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化群体的形成,壮大了文化创作生产队伍,激发了文化市场活力。不同文化生产主体有不同文化理念、文化追求,也有不同文化生产方式,在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促进着文化多样化发展。
文化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当前,传统文化传播手段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数字传播技术支持下的诸如网络、移动电视、手机、数字报刊等媒体表现出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传统传播手段与新兴传播技术交互作用,促成传统形态与新型形态的文化产品并存,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不断出现,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的发展促进着文化多样化发展。
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从而推动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执笔:陈金龙)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化 发展 文明 自信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