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警惕那些披着“科学外衣”的检测牟利
通过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具备哪种天赋,并以此作为孩子的“培养说明书”,培养出某个领域的天才……名为“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项目,近来在各地悄然流行。虽然有的收费数万元,还是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多数推广此检测项目的公司本身不具备检测能力,只是通过招商代理牟取暴利。受访的多位专业人士表示,天赋基因检测并无充分、严谨的科学依据,只是高价商业项目披上的“科学外衣”。
基因检测本身是一步好棋。当前很多疾病可以在基因上找到病因,通过基因筛查,还可以避免一些有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婴儿出生,甚至有不少常见的慢性病也可以在基因上找到根源,并通过基因干预加以预防、诊断、治疗?;蚣觳馐且窖Щ竦玫囊环莺窭?,且这份厚礼的价值会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逐渐显现出来。
然而,时下,这步好棋有变成臭棋的风险。再好的科研成果,只要被滥用,就可能造成伤害?;蚣际趵挠玫姆缦帐紫仍谟谕黄迫死嗦桌淼牡紫?,其次是被当成赚钱的工具。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新科技手段,都需要具备严谨性,切忌“也许”“大概”等用语,更不应该进行猜想或预测,这是算命先生才干的事。当前的一些基因检测项目,如检测孩子的求知欲、记忆力、抗压能力、吸取教训能力等,都是出于一种猜想和发挥,这种做法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基因检测的商业化趋势是将好棋下成臭棋的重要诱因。有人愿意花钱算命,就会有人对基因检测感兴趣。在一些人看来,参与基因检测既显得前卫,又不失体面,有钱人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外人也不好干涉。
但这步棋一旦走臭,影响的不止当前参与这些项目的人。长远而言,假如基因检测失去了它的良好声誉,未来在推广正当项目时,很可能遭遇误解和阻力。守住基因检测的底线,就是守住合理开发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的机遇,也是避免技术滥用伤害民众的重要手段。
因此,应加强科学普及的力度,让更多人认清过度商业化给基因检测带来的风险。同时,应大幅抬高门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都应被排除在基因检测的大门之外。即使对于具备资质的相关科研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技术监管,避免这些机构寻找代理人,打着基因检测的幌子绕道赚钱。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检测 基因 科学外衣 项目 警惕


山东:春雨润花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科威特称将加强与美国在安理会合作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菲律宾一贫民区发生火灾
英国正式向欧盟提出推迟“脱欧”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