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建立与公众的“超级链接”
建立文物与公众的“超级链接”(人民时评)
前几天的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最好的?;?。针对我国文物修复?;と瞬咆逊Φ奈侍猓姓北硎?,将建设“文物医学院”,培养更多“文物医生”。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让更多人关注文物保护利用的话题。
随着近年来文博事业发展带来的博物馆热,人们在领略文物之美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文物从被发掘到被修复,再到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整个过程。不久前,一个以“修复文物,遇见文明”为主题的H5成了“爆款”。这一新媒体作品展现了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陶三足炊器,以及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等3件代表性文物的修复过程。网友只要轻触手机屏幕,就可以“亲手”完成文物的修复工作,从而感受文物修复的独特魅力。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文物知识的普及获得了更多更新的渠道,创造了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方式。2017年举行的国际建筑博览会上,人们欣赏到了敦煌莫高窟精美的洞窟壁画,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莫高窟的人流、壁画实时环境状况,也一同通过数字传输同步呈现;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乌镇国际互联网会展中心用三维高清采集、三维打印等技术,将临潼的兵马俑请到了乌镇,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它,还可以与它亲切握手。
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瑰宝。现在,人们通过互联网,用更多元的方式感知文物、与文物互动。2016年底,国家文物部门与中国移动、腾讯、百度、网易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通过技术平台的引进,将智慧博物馆由理论推向实践。众多博物馆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与公众的“超级链接”,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等多种渠道,集中展示精美文物,讲好文物故事,不断创新文物传播方式。
在文物传播领域,3D数字动画技术,VR、AR等技术的运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更多样、更迅捷地传播开来。“阳春白雪”的内容得以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人心,润泽千里?!靶薷次奈?,遇见文明”等文物主题文化产品,就是创新文物传播方式的典型案例,通过新的媒体样态将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立体呈现,进而在历史的经纬上拓宽了人们对文物的认知。传奇的故事、生动的表达、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进一步激发起人们对文物的兴趣和?;の奈锏囊馐?,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了解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渴求,无声无息间,拉近了人们与文物、与历史、与传统的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加强文物?;だ煤头俏镏饰幕挪小OM懈喔玫奈幕烦鱿?,让人们通过精妙的故事、立体的呈现、多元的互动,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文物和文物故事,更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物 公众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