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请重视儿童遗尿症 不能延误治疗
小孩子频繁尿床,在不少家长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殊不知,频繁尿床可能也是一种病。清远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戴汝均说,虽然频繁尿床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害,但是对神经发育、生活质量等会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应重视5岁以上孩子夜遗尿问题,儿童遗尿症应尽早治疗、规范治疗。
诊断标准:5岁以上每周1至3次尿床
遗尿症俗称“尿床”,指儿童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生理节律(睡眠和多尿)、膀胱机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
什么样的“尿床”能够成为遗尿症?对此,戴汝均表示,5岁以上的小孩,如果每周有1至3次尿裤子,并保持比较长的时间段,“几个月偶尔一次尿床或者小童经常尿床,一般都不会定义为遗尿症?!?/p>
每周尿床次数小于3次为轻度遗尿症,每周尿床次数3到6次是中度遗尿症,每天都尿床的为重度遗尿症。每年有15%左右的遗尿症患者可以自发缓解,仍有部分患者的遗尿症状会延续至成人,其中重度遗尿基本不会自发缓解。
戴汝均介绍说,当夜间产尿量与蓄尿膀胱大小不匹配时,就会出现尿床。若产生的尿量过多或者膀胱太小,则会导致尿床。如果在婴幼儿期出现“尿床”,则未必是病态,但是如果5岁以下儿童每月还“尿床”数次时,则被诊断为“遗尿症”,需要实施治疗。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5名5岁儿童中约有1人出现遗尿症,患病率为20%,每20名10岁儿童中约有1人出现遗尿症,患病率约为5%。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朋友尿床症状会缓解,尿床次数也会减少。”戴汝均说,尿床症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目前仍有不少家长对于夜遗尿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抱着“等等看”、“长大了就会好”、“是孩子太懒”等态度而延误就诊。
遗尿症患者需要接受正规治疗
戴汝均之前接诊了一个小学生患者,就读小学五年级,经常尿裤子,被同学取笑,后来家长带他来门诊一看,才发现是患有遗尿症。
这是一个偶然被诊断出来的病例。多数患者因为存在认知误区,或者未及时到医院就诊,导致儿童遗尿症的病例很少被诊断出来。
“就患病率而言,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是城市比农村相对好一些,相较于清远,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的家长更重视?!贝魅昃?,清远市人民医院开设了遗尿门诊,他担任主诊医生,一个月下来,没有几个小朋友诊断出遗尿症,“但是流行病学调查,遗尿症患病率是比较高的,说明很多遗尿症患者仍未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p>
他表示,一般而言,针对遗尿症患者,医生会首先进行宣教,改善生活习惯,比如饮食不能太咸、睡觉前喝水适量、睡前排尿等,睡前太兴奋同样会导致尿床,“所以建议家长睡前不要给小孩打游戏、看电视,以免太兴奋影响睡眠质量。”
如果改善生活习惯,仍然取不到预期效果,则需要服用相应药物。戴汝均说,遗尿症患者需要使用乳痈抗利尿激素、弥凝等药物。另一方面,家长需要日常观察小孩排尿量和次数,并填写好排尿日记,看看是否取得疗效。
戴汝均表示,虽然“遗尿症”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但是对神经发育、生活质量等会产生负面影响,况且,小朋友长大了还在尿裤子,确实也会容易产生自卑,为了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尽早治疗。
■相关
良好生活习惯利于缓解遗尿症
1. 白天多喝水,尽量避免冷冻食物、凉性食物、饮料、咖啡、巧克力等。
2. 晚餐时间不宜过晚,不吃过多蛋白饮食,不能过咸。
3. 喝汤不能太咸以免过渴致饮水增加。
4. 睡前2小时尽量不喝牛奶、喝水及含汁液较多水果、高糖食物等。
5. 睡前排尿,睡前适当鼓励和提醒,减少依赖性,培养患儿独立性等。
6. 中午午睡,晚餐后不要剧烈运动。按时睡觉,睡前排尿。
7. 处理患儿便秘,注意其外阴尿道口卫生护理。
(彭可明 刘秋宜)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遗尿 尿床 儿童 治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