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希望如蜜般甘甜——记中国农科院蜜蜂所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题:希望如蜜般甘甜——记中国农科院蜜蜂所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专家发现,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与中华蜜蜂(即中蜂)适宜养殖区域高度重合。近年来,专家团队深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过科技创新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甜蜜事业,走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破解科学养蜂三难题
宁陕县位于陕西南部,有大量椴树、漆树、五倍子等优质蜜源植物,是中蜂的天然栖息地。据专家测算,载蜂量至少可达10万箱,年产优质蜂蜜1000吨,产值可以超过1亿元。然而,这个“流淌着液体黄金”的地方,仍在努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蜜蜂所专家团队深入宁陕调研,由李建科教授作为对口帮扶责任专家。李建科对记者表示,调研发现,当地虽有养蜂习惯,但科学养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
——靠传统观念养蜂,土法树洞养殖管理粗放,毁巢取蜜,卫生标准和质量难以保证。
——饲养技术不精准,蜂农不知蜜蜂在缺蜜粉季节需要饲喂,蜂群时常饿死或飞逃;冬天依然喂稀糖水,导致蜜蜂兴奋飞出遭遇低温冻死。
——对病虫害缺乏防治手段,尤其是对有“中蜂癌症”之称的中囊症束手无策。
对此,专家们多次深入宁陕开展科学养蜂技术、蜂病防控、蜂种选育和产品加工等技术指导,普及活框取蜜养蜂方式。当地蜂群逐渐强大,产蜜量实现翻番,李教授被蜂农亲切地称为“蜂汉子”。
有了科技保驾护航,当地通过“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县中蜂数量由不足4000箱发展到1.8万箱,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约500余户贫困户养蜂,户均增收约4000元。2018年8月,宁陕县被授予国家蜂业提质工程示范县称号。
科技攻关保障质量安全
随着消费者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蜜蜂所专家们刻苦攻关,推动贫困地区蜂蜜产业向安全、优质、标准化方向发展。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有主要蜜源植物13种,辅助蜜源植物76种,具有50多万群的载蜂量。然而几年前,个别地区曾发生食用蜂蜜导致中毒事件,引起舆论关注。
在产业遭遇波折之时,蜜蜂所质检中心主任李熠和当地专家深入现场排查有毒蜜源植物。通过攻关,终于探明有毒蜜源植物,并成功研制出雷公藤甲素检测试纸条。
“现在测试纸条已在蜂蜜生产和收购环节推广应用,3至5分钟即可判断蜂蜜是否含有有毒成分,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难题,也为保障云贵地区、横断山区、武陵山区的蜂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崩铎谒?。
为了构建长效机制,蜜蜂所专家们在当地普及科学养蜂和饲喂技术、养蜂器具卫生及消毒知识、倡导蜂农个人卫生和蜂场环境整治、宣传加工和品牌营销思路等,让优质优价理念走入更多蜂农的心。
电商销售助力好蜜出山
如何把品牌做亮,实现好蜜出山?蜜蜂所的专家们将目光投向“互联网+”蜂业。
多年来,蜜蜂所在秦巴山区的陇南市开展了定点蜂业扶贫,协助建设蜜蜂学校、开展科技培训,通过专项支持建设示范基地,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扩大销售渠道。
蜂农们表示,以前只能将蜂蜜卖给周边合作社,常常担心收购不稳定。现在当地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建立了网店和微店,实现了特色、优质土蜂蜜销售到省外。
如今,陇南中蜂养殖量约占甘肃省的60%。各县区依靠电商平台,线下组织货源,线上销售产品,注册网店微店300多家。在2018年天猫“双十一”活动中,当地“小崔蜂蜜”、两当狼牙蜜成为“抢手货”。
一年四季做培训,从春到秋忙产业。蜜蜂所的专家们像蜜蜂一样忙碌。养蜂场多在偏远山区,一路颠簸、晕车是常事,有的专家因过敏体质被蜂蜇后多次被送进医院……为了把甜蜜的希望变成现实,蜜蜂所提出,“十三五”期间开展科技扶贫产业示范,2019年在全国遴选10个贫困县继续开展科技扶贫。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蜜蜂 专家 贫困地区 养蜂 希望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