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高新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名城名镇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度日益提高,乡村文创、民俗旅游、田园综合体等新型业态竞相涌现,为名城名镇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与此同时,?;ず屠霉ぷ髂讯纫踩找婕哟?,在全民保护意识尚未真正形成的情况下,诸如重开发、轻?;さ认窒?,会触及中华文明传承存续的文脉根基。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济光呼吁,要使历史名城名镇真正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的文化基础,切实做到在?;ぶ蟹⒄?、在发展中?;?。
王济光提出,要摸清家底,建立档案,遵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在逻辑,从维护整体风貌完整、增强地域文化特征的角度出发,构建完整的名城名镇资源体系。同时,加强?;せ菇ㄉ?,完善?;ご胧?,形成持续推进名城名镇?;さ奶逯苹?,并按照省市县镇村的五级管理体系,开展名城名镇资源普查,建立名城名镇备选名录,为丰富和提升资源保护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应立足?;?,规划先行,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整体?;び敫鲂蕴卣鞅;び谢骋?。王济光建议,积极推进?;す婊嘀疲⒅亍暗恪薄懊妗苯岷?,深化细化名城名镇重点区域和地段规划方案,注重?;す婊葱?,构建网络化、区域性的名城名镇资源?;ぬ逑?。同时,完善制度,适时修订法律,明确界定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体责任和国家建设及文物主管部门的督察职能,并强化法规及规划的刚性约束,坚持多项规划同步编制、同步实施,逐步健全监督机制。
王济光说,要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差异化的?;ず屠媚J?。重视原住民在名城名镇活态传承中的作用,形成原住民与城镇共生的文化传承模式,把建筑、风貌、非物质文化的?;ご性⒂诿敲蛭幕δ芎途霉δ艿募坛?、再塑、提升之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要全面推进名城名镇在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功能方面的适应性转变,强化遗产?;さ挠畔鹊匚?。
资金保障是做好名城名镇?;ず屠玫募崆亢蠖?。王济光表示,应继续加大国家对名城名镇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适时建立地方政府名城名镇?;ぷㄏ钭式穑剿鞫嗲廊谧?,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名城名镇保护利用众筹试点,并建立与之配套的保险制度,确保全民有序、合法、规范、安全参与名城名镇?;ず屠?。
编辑:刘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