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2017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课题成果在京发布
人民论坛网北京12月28日讯(记者 常嫦)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2017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召开。与会嘉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把脉新时代社会发展新趋势,谋划新时代社会发展新作为。
研讨会上,2017精准扶贫典型经验课题成果发布,10家地方政府、10家企业分别获得 “2017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本次课题调研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智库组织发起,依托人民智库开发设计的科学严谨的精准扶贫评价指标,对全国各地、各行业候选经验(分政府与企业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候选单位150家)进行深入研究,经过一线调研、科学测评与专家评审,最终形成了“2017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课题成果,相关经验简介如下:
2017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政府类)
(排名不分先后)
1、 贵州省六盘水市:“三变”农业经营新模式促进联体连心
经验概述:六盘水市委市政府谋划和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构建了村集体、农民、经营主体“三位一体”“产业联体”“股份连心”农业经营新体系,激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从2014年到2016年,通过“三变”改革,活化了农村资源,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33万贫困群众成为股东,整合各类资金57亿元,打造了851个扶贫产业平台,两年内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3.3%下降到15.67%,促进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夯实了脱贫基础。
2、 湖南省株洲市:“三个一”社会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株洲市“三个一”社会扶贫模式打通社会扶贫资源链、价值链与产业链,形成了正向循环,成效显著。依托一张网——“中国社会扶贫网”,通过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人口注册信息全覆盖,社会扶贫力量与专业扶贫人才的资源全整合,精准对接了社会扶贫力量与贫困户脱贫需求;搭建“一个联盟”——“株洲社会扶贫联盟”,通过发挥联盟会员单位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带动全社会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共同投身社会扶贫之中;组建“一支基金”——“株洲市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促使有效集聚资金流入,确保市场产业资金精准到位,通过产业发展激活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动力。
3、 山东省菏泽市:“扶贫车间”模式
经验概述:山东菏泽市“扶贫车间”模式是产业扶贫的创新举措,贫困户通过到扶贫车间工作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从而获得长期稳定持续性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扶贫车间”由地方政府配合财政扶持和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多方力量援建,一般选址在村小学旧址、村头建设用地等地方,送就业到村头、送岗位到门口,通过发展“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引导户外家具、头发制品、服装加工、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扶贫车间”“放活儿”,让2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不断优化扶贫车间产业结构,保障贫困群众进得去、留得下、干得长,极大地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探索走出了一条“扶贫车间下乡、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新路。
4、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脱贫模式
经验概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脱贫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是“公司加农户”参股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村里引进外部企业共同成立了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进行猕猴桃产业开发;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引进首旅集团等旅游企业,联合开发十八洞溶洞旅游,培养“农民解说员”,打造“蚩尤部落群”旅游景区等;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探索股份合作扶贫、电商扶贫、资金整合模式等一系列的创新扶贫模式来实现脱贫目标。当前,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5、 江西省大余县:“生态+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江西省大余县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推行“生态+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重点打造了一批村级生态旅游扶贫点,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扶贫的新路子。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性岗位”扶贫模式,加大贫困村生态?;ば薷戳Χ?,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山区公路养路员等生态?;と嗽?;在每个乡镇重点打造了一个以上的旅游扶贫点,在旅游景点开发中,要求旅游公司对贫困户实施“四个优先”,已成功打造旅游扶贫示范点28处,带动800多户贫困户脱贫,其中有12个贫困村已列入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6、 陕西省平利县:社区工厂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陕西省平利县因地制宜,创新破解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难题,探索出在新型社区兴办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的就业扶贫模式。具体做法为以“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为总思路,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就业、推动发展为目标,坚持党政统筹、能人带动、基地孵化、连锁推进,科学制定了“一城十镇百社区百工厂”的发展规划,切实发挥社区工厂对贫困人群的造血功能,真正实现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迈向小康。截至目前,全县培育规模经营户和龙头企业195家,带动贫困户就业8500人,加快实现了搬迁一户、就业一户、脱贫一户的综合效应。
7、 广西自治区东兰县:特色品牌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东兰县创新探索特色品牌扶贫模式推进脱贫攻坚,有效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由一般性扶贫向生态扶贫的转变,做深、做透小县大品牌系列文章,做强打响红色老区、绿色生态、金色铜鼓、银色长寿、黑色物产“五色品牌”,推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小县的大发展和大跨越。围绕特色品牌的开发与建设,东兰县还强力推进转移就业扶贫、生态补偿扶贫、医疗救助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工程等“十大扶贫工程”,2016年共投入5.91亿元,实现4633户18844贫困人口脱贫、1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成效显著。
8、 福建省建宁县:量化折股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福建建宁县结合产业优势特色,着重抓好以七个产业领域为重点的扶贫典型培育, 创新探索出了量化折股扶贫工作模式。具体做法是:全县整合各类资金1300万元,投入当地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形成资产,再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给贫困户和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村按照固定利润分红,实行滚动管理。该做法自2016年推行以来,全县已有14个贫困村、486户贫困户受益,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贫困村村财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
9、 河北平泉市:产业扶贫的“三零”模式
经验概述:河北省平泉市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路径、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在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扶贫模式,结合本地食用菌、设施菜、林果等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提出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精准脱贫模式,推动了脱贫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食用菌产业扶贫模式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几年来,平泉市累计建设“三零”扶贫产业园区80个、8500亩(其中食用菌产业园区65个、7000亩),直接吸纳贫困户3000余户,年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已累计实现全市93个贫困村出列、8.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10、 重庆石柱县:财政资金创新收益模式
经验概述:近年来,石柱县创新改革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式,通过三种创新收益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股权收益模式,整合涉农财政资金8000万元,全面推进农业项目财政资金股权分红;基金收益模式,基金的投资对象是农民合作社及参与产业扶贫的各类企业,主要投资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以及能够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益的项目;信贷收益模式,县扶贫办与相关银行建立扶贫合作关系,在银行设立信贷风险补偿金专户,按照风险补偿金的10倍向由贫困户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帮扶贫困户的经营主体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扶贫信用贷款。石柱县财政资金创新收益模式扶贫成效显著,助力全县实现数万名群众稳定脱贫。
2017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企业类)
(排名不分先后)
1、 汉能集团:“薄膜发电+光伏扶贫”合作模式
经验概述:汉能集团以农业扶贫、分布式电站扶贫、整村扶贫等为主要扶贫方式,与多地携手,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化的“薄膜发电+光伏扶贫”合作模式,形成规模效应。截至2016年末,汉能在全国12个省份近30个市县级开展光伏扶贫,签约项目130个,总装机容量超过300MW,涉及户用屋顶、村级电站、农业大棚等。预计每年可帮助近10万贫困户平均增收人民币3000元。汉能这种“造血式”扶贫,充分利用了农村贫困户的屋顶资源,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2、 腾讯集团: 连接信息、连接财富的“为村”模式
经验概述:“腾讯为村”,搭建社交服务平台展开乡村移动互联网能力建设,破解精准扶贫面临的信息鸿沟难题,通过干群协作挖掘村庄一村一品,以社交电商的方式整合本地力量,推广本地产品,实现连接致富,助人自助?!疤谘段濉笔翘谘督柚⑿盼遄蛟斓囊桓龌チ【埃睦遄ㄊ粲谧约旱奈⑿殴诤?,为乡村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通过指引村民实名加入村庄,关心村庄事务,提供情感连接纽带;通过指引村两委、基层党员及乡镇、区县各级干部实名为村民提供政策宣传和服务,密切干群关系、提升政府服务效率、记录扶贫脱贫轨迹。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已有16个省的5559个村加入“为村”,其中山东省菏泽市、四川省广汉市等为全域覆盖,163万村民实名注册加入自己的村庄,互动超过1.5亿次,因地制宜地进行资源的连接和匹配,为村庄创造连接信息、连接财富、脱贫致富的机会。
3、 中国人寿:“一村一室一员”保险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中国人寿保险河南省分公司充分发挥网点、队伍和专业技术优势,推进“一村一室一员”建设,打造一支以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为目标的3万人政保服务专员队伍,推动基本医疗经办业务拓点扩面,开通扶贫保险“绿色通道”,构建“15分钟保险服务圈”,为贫困人口提供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推进保险扶贫工作开展。创新产品形态助力精准扶贫,为河南全省扶贫干部和贫困人口开发制定了精准扶贫小额保险、第一书记及扶贫干部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保险等一揽子精准扶贫保险服务产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重的问题,探索政府出资为贫困人口建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三位一体”保障体系,为贫困人口筑起了抵御风险的多道防线,为保险行业精准扶贫提供了经验样本。
4、 交通银行:特色金融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交通银行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加大金融资源投放力度,以扶贫基金的形式重点推进与各地政府在城市发展、产业引导、扶贫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交银扶贫基金围绕顶层设计及地方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发展策略,全面整合产品和服务资源,形成依托“股、债、贷”等一体化与一站式金融服务模式,紧密围绕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的发展需求与脱贫任务,结合贫困地区自身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全面的综合金融服务?;鹜ü峁┏中榷ǖ闹谐て谧式穑行愕胤秸诜銎豆ゼ崃煊虻拇蠖?、长期资金需求,促进产业扶持和贫困地区脱贫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扶贫机制。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交银扶贫基金已在超过20个省市落地,主要覆盖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旅游等公共事业和特色产业领域,为扶贫脱困,改善民生,助力小康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5、 恒大集团:企县结对帮扶的“大方模式”
经验概述:恒大集团自2015年12月1日结对帮扶毕节大方县以来,计划三年无偿投入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实施创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和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2016年所需的10亿元资金已于1月8日捐赠到位。派出了3000多人的扶贫团队常驻大方,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开展脱贫会战。首批捐建的40项重点工程和200个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已全面开工建设。捐赠6.3亿元设立产业扶贫专项贷款担?;稹⒔逃崩稹⑵独Ъ彝ゴ匆祷?、慈善基金四大基金,目前已发放贷款担?;?.1亿元,扶持了105个蔬菜种植、肉牛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并完成了2016年度教育奖励基金的发放,扶持了贫困家庭创业户1719户。完成了14期9000人的吸纳就业培训和15000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结对帮扶4993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完成了14140名特困人员的商业保险,并使其达到大方县脱贫标准。到2016年底,恒大集团助力该县减贫40500人,完成总脱贫任务的45%,形成民营企业直接参与精准扶贫的新模式,通过长期与短期结合、产业与教育结合、提高人均收入与整县脱贫相结合,为民营企业参与“补短板”,促进“共同富?!碧峁┝撕玫姆独哂薪杓饔?。
6、 京东集团:“互联网+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京东集团在产业、金融、创业、就业等领域强力带头落实国家扶贫战略,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利用电商创业、就业的能力,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开拓多元化的致富道路,开创了“互联网+扶贫”模式的新型样本。打造“互联网+扶贫”示范区,促成110个国家级贫困县在京东平台开设扶贫特产馆;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在全国11个城市建设先进多温层冷库,覆盖近300个大中城市,打破贫困地区鲜活农产品上行制约瓶颈;设立扶贫频道,首页建立入口,加大流量支持,全力推动贫困地区产品上行,挖掘6000多户商家,上线136个品类商品,实现销售额153亿元,帮扶1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开创“扶贫跑步鸡”等互联网+金融+产业扶贫项目,建立到户到人、精准帮扶模式,带动4.2万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组织电商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技能,增加收入,培训10万余人次,解决2.5万人就业。
7、 中国农业银行:“政府增信+银政共管”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中国农业银行“政府增信+银政共管”扶贫模式的主要做法:“政府增信”即政府通过成立专业化担保公司、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为贷款客户进行增信;农业银行按照担保公司资本金或风险补偿资金的一定比例(一般为8-10倍)为增信对象发放贷款?!耙补堋奔丛谘≡窨突А⑼萍隹突?、审核客户、管理客户等方面,借助党政力量,发挥党政作用。在“政府增信+银政共管”扶贫模式下,政府通过整合扶贫、涉农等财政资金为扶贫企业和贫困户增信,撬动扶贫信贷资金投放,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担保难、融资难、资金不足的问题。对银行而言,通过建立政府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基层政府组织参与贷款管理,既能从整体上降低扶贫贷款风险,又可降低因管理半径过大、信息不对称等带来的风险和成本。截至2017年11月末,农业银行创新推出了甘肃“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河北“金穗脱贫贷”等十余个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小额扶贫贷款产品,其中甘肃“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累计发放贷款66亿元,惠及13.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8、 新华联集团:光伏扶贫的“三优战略”
经验概述:为打造系列精品扶贫项目,新华联集团在精准扶贫上推出了“三优战略”:一是优先发展扶贫项目。新华联集团明确规定:只要是公司承建的扶贫项目,都必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优势资源,予以重点保障和快速建设。目前,新华联集团已开发建设光伏扶贫项目145个,占到总体光伏项目的70%以上。二是优惠提供扶贫设备。新华联集团不惜压缩自身盈利空间,以低于市场15%的优惠价格向扶贫项目供应光伏发电设备,力图通过互利双赢,让政府的扶贫资金更大地发挥作用。三是优质建设扶贫工程。在为扶贫项目提供最优质产品的同时,新华联集团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因地制宜和提高发电效率的需要。
9、 中国华融:“金融+”精准扶贫的宣汉模式
经验概述:中国华融充分发挥金融优势作用,在扶贫实践中,结合华融定点扶贫县四川宣汉县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聚焦产业扶贫、民生扶贫和教育扶贫三大重点领域,通过不断改进扶贫资金运用和项目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率,走出一条“金融+”精准扶贫的新路,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同时也带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企业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公司科学发展,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中国华融“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为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样板。
10、 碧桂园集团:教育扶贫模式
经验概述:1997年起,碧桂园教育扶贫投入13亿元,有超过4万名贫困人口得到直接的帮扶,其中职业教育是碧桂园扶贫事业的工作重点。碧桂园创办的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截至2016年9月,共接收2588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大学,已招收1023名贫困学子。1997年起,设立仲明大学助学金,共资助8598名贫困学子。2012年开展了碧桂园全民技能提升项目,共培训17005人,其中有4064人外出务工就业,平均收入提高约20%。项目开展的月嫂培训共帮助1400多位农村妇女进城,收入翻倍,形成了“找月嫂、水头好”的品牌。2007年,创办了国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帮助14547名农村籍退伍军人获得免费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脱贫致富。
编辑:曾珂
关键词:精准扶贫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