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走出老年性耳聋的几大误区
“呦!老张,今儿这么帅,去哪儿啊?”
“?。炕??老李,说啥呢?我哪儿坏了?”
“不是啊!是帅!蛮帅!”
“哦!买菜啊!走走,一起一起?!?/p>
“……”
生活中,类似这样因老年人听不清声音而交流困难的例子举不胜举。令人啼笑皆非之余,又油然而生一些无奈。很多听力不好的老年人觉得“人老了,听不见正?!被蚴恰罢饷炊嗄炅?,治也白治”,从而不愿意去医院就诊。那么,老年人一定会出现听力下降吗?真的没法改变吗?听力不好仅仅是耳朵的问题吗?对此,北京同仁医院刘博教授将就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进行解读,带您走出老年性耳聋的几大误区。
1. 人老了听力一定会下降?
不全对!
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这样的老年朋友:八九十岁了依然耳聪目明。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老年人听力下降是一种普遍现象。多项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听力受到影响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老年性聋首先发生在高频区域,如果老年人的中低频听力还在正常范围,则本人和家属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察觉出听力问题,也可以表现为“老人耳聪”;相反,如果刚刚60多岁,就认为自己老了,听不见是“应该”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将年龄增加与听力损失做必然链接”有点过于武断。
实际上在很多老年人中间,多伴随耳部疾病和全身慢性疾病,因此年龄因素和其他影响听力的因素常常相互交织,共同影响听力。例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噪声、耳毒性药物使用等;甚至耵聍栓塞也会影响听力。因此,如果老年朋友抱定“老了就该听不见”的错误想法,就会忽略掉那些同样可以影响听力的因素,延误治疗的时机,进而使听力进一步恶化。所以,老年人并非一定会有听力下降,即便有年龄因素,其听不见的情况往往也是可以干预的。通过控制基础病用药,使用人工听觉装置,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就医定期随访等一系列措施??梢越疤患北涑伞疤眉保唤疤磺濉北涑伞疤们濉?。我们的目的是要延缓听力下降趋势,改善听觉言语交流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老年性聋是以老年人自觉听力下降为判定么?
错!
听力下降是老年性耳聋的主要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性聋”是有典型医学特征的,发病早期老年人并没有听力下降的感觉,不是老年人自己能判定的。“能听见”不代表听力就没有问题,“听得见但听不清、耳鸣、听声音怕吵”等描述,常常是老年人首先察觉的临床症状。老年人的早期听力下降常常表现为安静环境下听得见,但在人多等嘈杂环境下听得见但听不清,需要讲话人提高音量并重复讲话内容的现象。这是因为老年性耳聋的听力损失是由高频开始,高频听力下降主要影响了语言的分辨能力,特别是在噪声下的言语理解能力。
所以,如果发现家里的老人常对您说“你们说话慢点”、或是交流时爱打岔,家人谈话时注意力不集中,那就一定要引起警惕和注意,这可能是听力下降的早期信号。此时,作为家人一定要带着父母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同时检查听力。千万不要利用出差在外时给老父老母带回一对“高级助听器”,显然这是一个“无知的孝心”。老年性耳聋虽然是一个慢性疾病过程,但是重视“信号”的作用,尽早发现,及时准确干预,就可延缓听力损失的发展;而且通过学习言语交流的技巧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老年人的听觉言语交流能力。
3. 耳聋对老年人的生活没多大影响?
错!
“听不见就听不见,反正平时家里就我们两人,和外界交流不多,也习惯了”,“不影响吃喝,不影响走路”,“耳聋?没啥大不了的,别跟孩子们说了,他们工作忙”,“听不见好,省的听见不爱听的事,烦心”……等等。很多老人会持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观点,不重视听力下降。
其实,听力下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些老年人因为听不见汽车的喇叭声或是不能分辨声源方向而不敢独自出门;伴有视力下降的老年人,还可能因为听不见汽车喇叭声而出现交通安全风险;还有一些老年人因听不清说话,怕误解交流内容而拒绝与他人沟通;更有甚者,会经常察看别人脸色而猜疑别人正在议论自己等等。此外,有时耳聋还常常与“耳鸣”相伴,进而影响睡眠,“怕吵”会割裂老人与家人孙辈孩童之间的亲情,等等……。
大文学家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因为听力下降而失去交流能力的老年人,其内心的孤寂与困苦是许多年轻人无法体会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听力损失是促发老年人出现焦虑、抑郁、猜疑等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家属也反映,老人最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偏激。近年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也与听力损失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耳聋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即使他们自己不在意,作为家属也应督促其尽早就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4. 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没法治?
错!
在谈老年性聋治疗时,一定要和引起老年听力损失的原因密切关联,在此基础上才能说这个病能治还是不能治;与此同时还要说,老年人的听力损失是使用药物治疗还是用其他方式进行听力康复的治疗。
在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老年人听力下降并不一定只是年龄增长的因素,还可能同时存在引起听力下降的其他因素。因此,出现听力下降后,尽早就医、正确诊断、正确干预是改善老年人听觉言语交流的关键。助听器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听觉装置,它可以显著改善听觉言语交流能力,并且对耳鸣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应该注意的是,助听器与眼镜一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验配和调试,切不可随意购买和佩带,也不能将别人的助听器拿来试用,那样很可能导致老年人无法耐受而产生试用助听器的抵触心理。人工耳蜗植入也是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患有重度或极重度听力下降的老年朋友是一个福音,但是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才能进行手术。此外,我们在同老年性耳聋患者的交流中,还应当注意避免在嘈杂环境下交流重要事情,要将语速放、吐字饱满而清晰,这会有助于老年人对言语声音的辨识和理解。
此外,老年朋友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慢性病防控,尤其是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2)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酒,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3)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保证良好的睡眠;(4)避免接触噪音,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5)定期检查听力等保护听力的措施。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的听力损失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并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老年性听力下降,积极改善老年人的听力状况,既是患者和家庭的需求,也是全社会的需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中心 刘博 毕竞涛 赵晓畅 )
专家介绍
刘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行政办主任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听力 老年人 下降 耳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