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有一种发光发热叫“外国志愿者”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春运里
一群穿着耀眼黄马甲的外国志愿者
专门来中国铁路当起了“洋雷锋”
体验中国年味儿,给中国旅客送上别样温暖
26岁的墨西哥姑娘白光
今年春节,报名参加了铁路西安客运段志愿者培训
经过礼仪、安全技能、应急状况等多项训练
顺利成为一名义务列车员
1月20日,在西安北站动车组列车上,列车长(右)指导留学生志愿者整理座椅头枕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别看是新手列车员
处理“险情”却是异常果断
在距离发车只剩3分钟时
15车厢外一对老夫妇向白光求助
顾不上多解释,她背上老夫妇的行李
领着他们往5车厢奔
终于在发车前最后1分钟将他们送上车
1月20日,在西安北站动车组列车上,列车工作人员与外国留学生志愿者合影,迎接2019年春运。新华社发(唐振江 摄)
3分钟时间,跑了近10节车厢
志愿者白光,跑出了人生的加速度
今年春运一开始
华南理工大学的6名外国留学生
就在广州南站爱心问询台
开始了6天的旅客咨询工作
2017年,外国志愿者在武汉火车站给旅客指路。新华社记者 吴植 摄
其实,早在2017年的武汉火车站
就有来自韩国、斯里兰卡等
15个国家和地区的28名留学生“洋雷锋”
头戴小黄帽,身穿橙马甲,说着普通话
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引路、搬运行李等服务
2018年4月8日,在志愿岗亭值班的高天瑞。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当然,在中国发光发热的“洋雷锋”
绝不只是外国留学生
这不,“西城大妈”里就有个“洋大爷”
64岁的美国人高天瑞,在北京住了20多年
2017年加入西城区治安志愿者队伍
穿起红上衣,戴起红袖标和小红帽
在游客如织的什刹?!鞍灿?/p>
2018年4月8日,每次来志愿岗亭值班,高天瑞都会先去附近打上一壶开水,方便需要热水的游客饮用。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这个“北京人”做起事来不含糊
还为服务岗亭“定制”了英文“海报”
他说:“戴红箍就要为人民服务”
“洋大爷”觉悟真挺高
2008年8月23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夜景美仑美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自印度的马工和妻子莫妮卡有个梦想
——为北京奥运会做志愿服务
2007年下半年,北京奥组委招募小语种志愿者
夫妻俩一起报了名
马工有丰富的志愿经历
会说4种语言和印度语中的多种方言
莫妮卡也会说3种语言
虽有语言能力加持,但机会太难得
莫妮卡说:“报名前一天晚上没有睡着觉”
2008年8月2日,外籍志愿者学习用手势展示“奥运的微笑”。新华社记者 马研 摄
夫妻俩在华工作,有个可爱的儿子
儿子非常喜欢逛王府井大街
中文名就叫“王府井”
耳濡目染,7岁时“王府井”就有个梦想:
“长大了我也要做志愿者?!?/p>
当做志愿者成为梦想
这是一份美丽的敬畏
当父母的梦想成为孩子的梦想
这是一种动人的传承
2008年8月24日,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城市志愿者站点,两位来自西班牙的海外志愿者洛佩兹(左)和伊内格写下我爱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志愿者,在全球常被视为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
志愿服务,代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截至2018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
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
全国标识志愿服务组织1.2万个
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2亿小时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
一点一滴都是爱
那些肯把时间和精力奉献给社会的志愿者们
正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生命
不论肤色、不论语言、不论国籍
他们都当得起我们最真心的赞美
因为,没有一种爱是理所当然!
(作者:李雪梅 文字综合:新华社、新华网、新京报等)
编辑:曾珂
关键词:有一种发光发热叫“外国志愿者”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