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为防治非洲猪瘟疫情 中国将划分五大区域联防联控
简介:疫情防治的大区划分,在保证产业发展的同时,能够减少猪肉及猪肉流通造成的疫情扩散。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了《全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全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方案(2019年)》的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全国实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分区防控策略,在区域内的各省要实现“三统一”——统一推进动物疫病防控、统一协调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统一调整优化相关产业布局。
根据征求意见稿,全国将被划分为北部区、西北区、东部区、中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推进区域内动物重大疫病联防联控,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区域化防控的思路,将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治带来哪些影响?
布瑞克农信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称,疫情防治的大区划分,生猪调运将更加灵活,能够有效缓解生猪产区和销区的矛盾,保证生猪供应同时能增加养殖户信心。另外,可有效管理本地区的猪肉及猪肉产区的流通问题,减少猪肉及猪肉流通造成的疫情扩散。
从“南猪北养”到大区划分
前述文件显示,根据地理相邻、集中连片的原则,国家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区,推进区域内动物重大疫病联防联控,降低疫情扩散风险。除此以外,本次区域化防控方案还有一项重要的目标:通过区域内产销互补和优化区域内生猪养殖屠宰布局,保障生猪及产品稳定供应。
而基于防疫和保供给这两个主要目标,文件中更是提出了“三鼓励”和“两加强”的举措,即鼓励资源约束区恢复一定高效环保型产能、鼓励南方和大中城市周边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养殖企业、鼓励集团养殖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加强屠宰产能布局调整。
当前“南猪北养”养殖格局的形成,其实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生猪养殖区域及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生猪逐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产区和销区。东部经济发达,大量的外来人口,促使了猪肉消费旺盛,环保压力大,生猪养殖受限,而中部及东北地区人口外流,再加上当地充足的粮食供应及环保承受力较好,适合大力发展生猪养殖。
再加上,过去数年,受环保、土地及饲料原料保障的影响,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生猪产能大幅度扩张,大型养殖集团从2015-2018年新增年出栏产能超过5000万头,长江及珠江流域水体环境整治,本地区大量的生猪产能退出,加深了国内生猪产销分离程度。
业内人士称,生猪产销分离符合当前国内社会、经济、环保实际情况。在没有大范围疫情的情况,产销发展并通过衍生生猪上下游发展,如大力发展生猪屠宰、冷链、猪肉食品加工及上游的饲料加工、种植业,可以有力支撑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解决当地的就业,提升本地区居民收入。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国爆发后,国内生猪产销区分离的格局受到了严峻考验。
林国发称,由于疫情缺乏有效防治疫苗,且对猪群有高致病、高死亡率等特点,病毒还可通过活猪、饲料原料、猪的排泄物及未经过高温处理的猪肉及猪肉产品传播,虽然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也及时派出专项小组对发生疫情的猪场进行扑杀、掩埋及相应的消毒,并划定相应的疫情区,根据情况出台了暂停与发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生猪跨省调运的政策,但是国内生猪产销区分离的现实格局,导致产区省份大量生猪无法通过外调进行销售,本地区猪价大幅下跌,大量生猪只能被动压栏,导致养殖户无法获得正向的现金流。现金紧张的同时,每天还需要持续购买饲料喂养压栏猪,大猪压栏占据了场地,客观上限制了仔猪的正常补栏,而大猪无法销售,严重打击产区养殖户的养殖信心。销区方面由于缺少相应数量的生猪/猪肉调入,本地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推高了本地区居民购买猪肉的成本。
从过去几次接连发布的关于生猪调运的政策来看,当前国内的生猪调运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灵活性,特别是经检疫合格的仔猪、种猪允许调运的政策出台后,提振了行业信心。本次征求意见稿要求,区域内促进产销衔接互补,将缓解区域内生猪主产区与主销区的矛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业内认为,本次防控方案开放的只是区域内的生猪调运,南北方的生猪供需矛盾依旧存在。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殊性,防控难度较大,但积极防控能够降低疫情的影响,减少疫情对生猪产业的冲击。当前,有效的防疫更需要科研部门积极推进疫苗研发。
生猪产能下降致今年猪价反弹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据芝华数据统计,全国生猪扑杀量超过95万头,今年1月份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又新发6例。当前,全国非洲猪瘟疫点发生超过100起,不过绝大部分疫点已经解禁。解禁省份增多,猪肉流通量增加。
受疫情和猪价大幅下跌影响,1月能繁母猪总存栏量继续下降,环比下降1.0%,同比减少12.4%。淘汰母猪屠宰量数据11.71万头,环比增加1.3%,同比增加1.9%。养殖户补栏情绪低迷。根据芝华数据监测,全国后备母猪存栏呈现减少,同时养殖户出栏积极,生猪总存栏量环比减少1.4%,同比减少5.0%。
芝华数据高级分析师姚桂玲表示,受猪价大幅下跌的影响,玉米现货价格也出现小幅下跌,豆粕现货价格则大幅下跌,猪粮比值下降。
今年1-2月,猪价呈现“U型”大起大落的特点。
猪易数据首席分析师曾紫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下跌的原因在于,集团猪场抛售、部分地方政策放松促进猪源流出省内、猪肉消费的整体下滑与替代品价格的上涨、疫情对消费造成的影响等。造成上涨的原因则主要是生产供给的减少和心态的变化。供给方面,年前就出现了明显的抛售现象,且非洲猪瘟后,国家政策叫停不少区域仔猪调运。此外,去年3至6月猪价亏损,导致部分产能淘汰。心态变化方面,主要是政府、机构对19年猪价的看好,以及周边少猪或缺猪使养户心态发生了变化。
关于这一轮猪周期,行业内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转折点在已经过去的1月,一种认为转折点在未来的3-4月。前一种观点理由是,现阶段不少屠宰场屠宰体重在105kg,缺猪现象比较明显;迫于疫情压力,一些企业90-100kg的猪进入宰?。谎郴奶飨苑⑸浠?,东北屠企试探压价,效果不明显。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则认为,2018年亏损期间淘汰产能将在3-4月显现,且集中淘汰产能在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发生后)。
不论如何,猪价企稳上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曾紫华称,2018年,全国亏损达4个月,局部区域亏损将近8个月,亏损时间较长;20家种猪企业2018年销量减少三成;不少母猪屠宰场2018年屠宰量增加20%。因此预计新的一年猪价将呈现良好走势。
回顾2018年6月份至今全国生猪及部分产销区猪价走势可明显看出,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辽宁、河南地区猪价明显出现与全国猪价向下偏离情况,产区生猪销售受阻,价格持续走弱。进入9月份后,产区生猪进入行业亏损区。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产区深度亏损,其中东北地区标猪亏损达到了500元/头,300斤压栏猪亏损超过800元/头,深度亏损养殖户甚至养殖集团现金流极度紧张,部分甚至出现断流情况,导致了大量产能清退,大量的压栏猪恐慌性出栏。
数据显示,今年1月,东北地区生猪一度跌至7元/公斤价格,刷新2003年以来的地区最低。
林国发分析称,主客观因素共同导致2018年10月东北地区生猪补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大量生猪集中恐慌性出栏使得2019年1月价格大跌,直接引发春节后本地区生猪供应锐减,价格报复性上涨。
从销区方面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生猪/猪肉调入,疫情出现后,本地区猪价明显与全国猪价出现了向上偏离,并有持续扩大趋势。2018年10月,浙江生猪均价一度较全国均价高出8元/公斤,较辽宁高出了11元/公斤情况。销区过高的生猪影响了本地区的猪肉消费,随着后期疫情区解除增加,销区的猪价与全国均价逐步靠?;卣K?,广东作为最为重要的销区地区,11月份当地出现疫情后,加上上涨的价格影响消费。
截止当前,广东地区猪肉价格与全国均价持平。
林国发称,疫情爆发后影响了各地区的生猪价格,并递延至今且将影响2019年全国生猪价格。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疫情因素,导致了养殖户/养殖场现金紧张,客观上影响生猪及后备母猪补栏,而养殖/养殖场担心未来疫情,主观上不愿意补栏,甚至加快淘汰母猪,导致当前母猪严重不足,冬季持续低迷的仔猪价格,养殖户繁育管理不足,加重了当前仔猪存量不足,即使因此未来猪价看好,但由于担心疫情管控因素,当前养殖户补栏意愿仍较为悲观,较为严重的影响2019年生猪供应。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生猪 疫情 区域 猪肉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