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故宫夜场或将常态化 网友质疑灯光秀不符文保原则
原标题:灯光秀争议背后是对文化标杆的期待
正月十五、十六两天,风朗气清、明月高悬,故宫博物院94年来首次亮灯。金碧琉璃瓦被灯光笼罩,《千里江山图》在屋脊上铺陈开来,“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等诗句浮现在红色宫墙上,雁翅楼暗香涌动,畅音阁戏曲绕梁……“一点灯,故宫就成了紫禁城”,月光如水,灯火绚烂,故宫的“上元之夜”有声有色有味,当真惊艳。
走过600载悠悠岁月,古老的紫禁城愈发亲民。犹记1925年,神秘无比的皇家大内首次向百姓开放,北京城万人空巷,神武门人头攒动,游人过多以至于挤断了栏杆。而今天,进宫看展已成为寻常,昔日遥不可及的皇宫开放范围越来越大,亲民花样越来越多。近年来,“石渠宝笈特展”引发“故宫跑”,“白雪镶红墙”刷爆朋友圈……故宫持续开放的姿态,折射着时代的进步。及至此番元宵灯会,万人同抢一张门票,百姓进宫齐贺良宵,无疑是故宫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夜场首秀盛况如斯,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故宫未来计划选择24节气中的重要节点,继续推出类似夜场活动。下次故宫夜场将以何种样貌出现?又能否符合人们浪漫浩渺的古典想象?所谓“百尺竿头须进步”,不妨从观众的建议乃至争议声中探寻进步方向。
应当看到,故宫上元夜灯火绽放,收获的不只赞美,亦有不少质疑:有人对射灯乱舞、滚灯炫目深感不适,认为如此喧闹斑斓与古朴端庄的古建风格毫不搭调;有人直言,本是虔诚去故宫找情怀,结果却莫名看了场灯光秧歌;还有人质疑,灯光秀并不符合科学?;?、合理利用的文保原则。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故宫作为传统文化的标杆,本就肩负着公众更高的文化期待,也理应珍惜宝贵的历史文化品牌。一提到“故宫灯会”,许多人的想象便是穿越回几百年前,像古人那样提着灯笼、夜游宫内,也难怪对现代灯光无法认同。归根结底,种种吐槽都围绕着一个老话题——古老的故宫在与时俱进上做到何种地步才算合适?故宫之美,美在一种不可复制的年代感,沉默无言地见证了数百年的历史沉浮。新时代的故宫,需要创新“打开方式”,拆掉“门槛”,以愈加开放的姿态,让更多人走进来,让更多传统文化走出去。而在这种求新求变之中,尤需让文化之美、传统之魅得以发扬,不可让现代元素淹没古典气质。
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走来,中国大地上的历史文化资源何其丰富。传统与现代应如何兼顾,明显不只是故宫一家面临的问题。在这条探索创新之路上,会有繁花硕果,也会有荆棘坎坷。而无论如何,只有以足够的包容肯定对待充满诚意的创新之举,才可能抵达理想的境界。就像圣彼得堡冬宫、巴黎圣母院、日本浅草寺等地的灯光秀各具风情,我们相信“常为新”的故宫定能在传承与创新上作出表率、取得突破,推出更贴合自身气质的“上元之夜”。(胡宇齐)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故宫 灯光 夜场 质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