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社火流变折射年俗变迁
社火起源于远古先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远古先民祭祀社神和火神,意在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从文献记载来看,社火在宋朝已非常流行,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社火表演的盛况。
20世纪80年代,“耍社火”重新盛行起来。进入新世纪,随着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很多年轻人对社火越来越不感兴趣。随着老一辈“社火人”的离去,社火可能会陷入“无人?!钡霓限?。几十年间,社火起起伏伏的命运,也是年俗变迁的一个缩影。
我国幅员辽阔,社火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西北地区,古浪社火最具特色。春节期间,村民自发组织“元宵会”,专门负责闹社火活动。从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和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的社火队披红挂彩,浩浩荡荡出街。
锣鼓充当整个社火的前导,掌握社火队伍行走的方向和速度。两人抬一大鼓,一人司鼓,6~8人打腰鼓,另外3人各持钹、锣、铰子,锣鼓齐鸣,声震霄汉,气氛热烈?!按汗倮弦苯羲嫫浜螅馐巧缁鹧莩鲋械牧榛耆宋?,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思维敏捷的老者担任?!按汗倮弦蓖反魑谏疵?,身着蟒袍,手持羽扇,在“差役”前呼后拥下,威风凛凛。社火行进中遇到庙宇、泉头及百年老树都要上香祭神,香由“春官老爷”来上,上香后磕头,以祈神灵保佑。
“春官老爷”之后才是整个社火的核心——“身子”?!吧碜印辈捎貌雀啧巍⑴芎荡榷嘀盅?,生动活泼,绚丽多彩。社火所经之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增添了浓郁而又祥和的节日气氛。元宵节,“春官老爷”带领各路“神仙”挨家挨户继续“串门”,把祝福送往千家万户。社火每至一家,主人燃放鞭炮相迎,热情招待?!按汗倮弦崩吹教们捌砀7傧悖缁鸲忧寐啻蚬?,绕院数圈,祝福主人一家健康平安。等社火队串完门,举行卸“身子”仪式后,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社火表演才算正式结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社火“祈福敬神”的功能早已淡去,转而成为春节期间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尤其近几年,社火表现出更多的综合性发展趋势。
从表演内容来看,除了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之外,还出现了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比如,在社火表演中“春官老爷”的领唱歌谣,以往都是单一的祈福消灾内容,现在则增加了党的惠民政策、改革成果,并表达出人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喜悦。
从表演形式上看,今天的社火从早期原始的单一祭祀仪式,演变为包括踩高跷、跑旱船、耍狮舞龙、扭秧歌等多种形式。同时,由于表演乐器的增加,音乐与舞蹈交织,体现出传统内容与现代形式的完美结合,甚至在一些社火节目中逐渐有了街舞、流行歌曲演唱等新内容。而彩车队从牛车马车,已经变为机动车,车身上更是展示着各村镇的特色产品,成为广告宣传的绝佳载体。
从传播方式上看,随着乡村交通条件的改善,社火表演开始打破区域限制,社火不再是一村一社的自娱自乐,而在流动演出中实现了与不同地域年俗文化的交流。同时,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社火的传播。今天一些社火队在表演中玩起了网络直播,让社火从乡野间耍到了网络上,从家门口影响到千里外。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火,当下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农耕社会为社火表演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在现代社会,社火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方面,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趋于瓦解,社火的传统功能早已消失。同时,如今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文化娱乐方式丰富多彩,手机、网络、歌厅、影院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要远大于社火,这些都极大地挤压了社火的生存空间,使得作为乡村年俗的社火逐渐被边缘化。
另一方面,伴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火表演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每年都是踩高跷、跑旱船,必然难以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变、求刺激的审美口味。即便是踩高跷、跑旱船这些传统社火表演,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拿踩高跷来说,原来高跷的高度1.5米左右,不仅能行走,还能跳跃甚至翻跟头,难度系数较高。随着一批批社火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年轻人又不愿学习这些古老的民俗项目,不要说高难度的踩高跷表演已难以见到,就是普通的踩高跷也渐渐后继无人。可以说,没有特色与绝活的社火,是无法吸引人们关注的,自然无法延续和发展下去。
2006年,民间社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非遗的社火,集中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它涉及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武术、戏曲、工艺美术等众多艺术门类,是春节期间传统民俗活动的亮点,一直扮演着传统农耕文明传承者的角色。
进入新时代,社火传承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传统的社火表演形式越来越“不受待见”,但传统社火活动中“阖家团聚”“祈求幸福吉祥”的主题却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此外,快速的城市化,也让人们对“故乡”和“乡愁”更加迷恋,而社火则是寄托乡愁的可行载体之一。因此,社火传承最重要的是将社火中崇德向善、团团圆圆等传统人文精神,凝聚提炼出来,丰富和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推向海内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春节的独特魅力。
传统社火是年俗,也是民俗,所以传承的关键在于突出主体参与者“民”。现代生活不像以前一样辟土植谷、弄土成器,社火要让民众成为参与者,就要采用现代的形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比如有的社火表演引入直播就是很好的尝试。
作者:梁军(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编辑:杨岚
关键词:社火 表演 传统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