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1月25日,习主席率领中央政治局到人民日报社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从党的十九大到前不久率领中央政治局集体到人民日报社学习,习主席多次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学习理解习主席重要指示,抓好贯彻落实,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有各自的工作着力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化挑战为机遇,化变量为增量,努力创造新气象新作为。
适应媒体格局变迁,推进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让主流价值主导社会舆论,必然要求主流媒体的广泛覆盖、有效传播。今天,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社交媒体虹吸受众、算法推送渐成气候、智能革命方兴未艾,造成受众的大规模迁移和媒体接触习惯的大幅度转变。总体看,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渠道优势有所削弱,举国联通、全民覆盖的受众规模优势有所削弱,每逢大事、万众瞩目的注意力优势有所削弱,舆论场中的存在感、吸引眼球的显著度、公众信息接受的依赖性等传播力指标受到影响。尤其是,年轻人较少关注主流媒体、主要从网上获取信息的事实,更需清醒认识、严肃对待。重建传播力优势,成为主流媒体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受众在哪里,新闻舆论工作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必须大力推进主流媒体深化改革,抓住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机遇,推进新闻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转型重塑中跨越发展,在重新出发中破局开新,建成一批旗舰式的新型主流媒体,以整合渠道传播信息,以全新矩阵走进公众,重新成为公众新闻信息获取的首位选择,牢牢占据社会舆论生成演化中枢平台的位置。切实加强基层工作创新,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等为抓手,以网格化的思路融入社区建媒体,以小、快、灵的方式贴近群众做新闻,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渠道时刻保持畅通,打通基层新闻舆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这样,主流媒体与基层平台相联动,错位传播与集束传播相协调,就能实现新闻资源的层级开发、新闻渠道的组合使用、新闻发布的多点联动,有效提升传播力。
适应舆论生态变化,把握时度效,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
文者,贯道之器也。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和放大器,其功能不仅是报道事实、发布消息,更是通过制造和生成新闻舆论来塑造社会舆论,进而引领公众思想、服务中心工作。当前,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深刻变化,舆论生态趋向多样化。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与矛盾凸显期的叠加影响之下,谣言传言刺激舆论失控、热点事件造成思想困惑、法规制度陷入认知误区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新闻舆论工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挑战考验无时不在,风险变数在增多、难度系数在变大。更有别有用心者在处心积虑地争夺新闻舆论阵地,将一些孤立事件和民生问题进行政治化炒作,对我发起毁信心、散民心、寒人心、造离心的文化冷战和价值观渗透。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迫切需要方向正确、引导有力的新闻舆论。新闻舆论引导力强,就能够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是党和人民之福。
新闻舆论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众声中谋共识,需要把握好时、度、效。时,就是时机、节奏,讲究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讲究零时差、零距离。度,就是力度、分寸,讲究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讲究精准研判、掌握火候。效,就是效果、实效,讲究群众口碑、社会共识,讲究策略、方法和艺术。必须服务中心工作精心设置议题,根据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当前重点工作的需要,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围绕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形成工作合力,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类媒体、各类节目都坚持正确导向,重点解决好对都市类媒体、微信公众号和副刊、广告等重视不够、把关不严的问题,防止两个标准、两个尺度,防止不同媒体之间、同一媒体的不同节目之间的价值立场冲突互斥。着眼动员群众、指导工作来科学运用媒体,合理调配媒体资源,妥善设计传播方式,承担好新闻舆论及时发布者、权威定调者、自觉把关者的角色。
适应受众需求升级,坚持内容为王,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
新闻舆论吸引公众、动员公众,“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是通过新闻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来实现的。优秀的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影响、受到欢迎,使群众爱听爱看、引发共鸣,新闻舆论才能有效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使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党中央确立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在信息过载、声音多元的今天,公众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处在一个明显的“消费升级”过程之中。海量信息中,质量一般的新闻产品会迅速被淹没;质量低劣的新闻产品则会导致公众抵触逆反,造成负能量、反效果;只有那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才能成功走进公众视野、赢得公众认同、唤起公众热情。
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内容永远是根本,拥有内容优势才能最终赢得影响力优势。坚持内容为王的不二法门,就是聚焦思想精深、素材精当、报道精湛、制作精良的目标,孜孜不倦地求精求新、彰显个性。主流媒体要赢得影响力竞争,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叙述的事实真实过硬、塑造的形象生动鲜活、蕴含的道理严谨精辟、传递的感情真挚温暖。新闻精品久久为功、不断刷屏,媒体就会拥有用户黏性,获得大众认同、频繁使用,得到接受、追随,成为公众亲近信赖的良师益友。为此,要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以泥土气息提升思想力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发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群众面貌、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发掘和梳理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精神和深刻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讲好故事,以引人入胜的内容启人入“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
适应媒体发展规律,强化社会责任,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
在走进公众的长期过程中,优秀的媒体总能凭权威性、责任感和专业水准,赢得公众普遍而持久的信任,拥有好口碑,具备美誉度,成为社会公正、进步的象征。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的公信力,不仅是支撑自身长远发展的无形资源和软实力所在,也是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伴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迎合受众情绪、崇尚戏谑调侃、忽视客观事实、放大碎片信息的情形越发常见,新闻反转屡见不鲜,新闻信息传播进入了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在这样的氛围中,新闻舆论的公信力更为稀缺珍贵,但同时也更为脆弱易碎??嘈木拍苡涤泄帕?,谨小慎微才能维护公信力,但一着不慎就可能将来之不易的公信力彻底摧毁。值得注意的是,自毁公信力的媒体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如发布虚假不实消息丧失公众信任、新闻报道出现低级错误损害媒体专业口碑、正面宣传文风不实沦为“高级黑”、采编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导致媒体形象?;?,屡屡造成灾难性后果。
铸就新闻舆论公信力,需要从强化社会责任着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自觉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做到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一丝不苟地恪守真实性原则,根据事实而不是愿望来描述事实,不仅准确报道个别事实,更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持之以恒地改作风、转文风,迈进群众门槛,走进群众心坎,用百姓情怀赢得百姓支持,用人民本色赢得人民信任。正确处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关系,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在引导心理预期、推动改进工作中赢得公众拥护。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依法从严彻底清理言行失范、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突出问题,使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自觉讲责任、讲品位、讲格调,保持一身正气,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尊重和人民赞誉。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李习文
编辑:张同天
关键词:新闻 舆论 传播 媒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