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手抓”撑起了中亚的美食文化
吃,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假期刚过,你是否还在回味家中的年夜饭,是否留恋家乡的小吃、特产?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国外美食也不差。本期《环球》将介绍来自中亚五国、伊朗以及以色列的美食,带你了解一下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古老的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加之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使得多种不同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共同发展。在各种文明的作用之下,中亚各民族的饮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吉哈两国钟爱手抓面与马肠子
2018年3月,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50多名厨师共同努力,一次烹制而成的1464公斤手抓面,创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了烹制这份载入世界纪录的手抓面,厨师们共使用了13口铁锅,仅面粉就用了半吨有余。为了与这1464公斤手抓面搭配,厨师们还使用了长达120米的马肠子。上一个类似的世界纪录,还是哈萨克斯坦于2015年创造的。彼时,哈国的厨师们制作了700余公斤的手抓面,使用了100米长的马肠子。
吉哈两国厨师对创造手抓面和马肠子的世界纪录如此钟爱,可见这种美食在吉、哈两国的地位。在吉尔吉斯斯坦,每与当地人聊到美食,诸如“吃过手抓面吗”,“喜不喜欢吃手抓面”这样的问题,几乎每次都会被问及。
所谓“手抓面”,在吉、哈语言中读作“别什巴尔马克”,实际是炖熟的马肉或羊肉加上汤、面片或面条烹制而成。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宴会上,“别什巴尔马克”是最重要的一道菜肴,通常在宴会的最后奉上,这时一般已是午夜。在哈萨克斯坦,“别什巴尔马克”也是婚礼、节日宴的主打菜。
之所以被称作“手抓面”,是因为吃传统的“别什巴尔马克”并不需要刀叉一类的餐具,而是直接用手抓起来吃。有一种说法认为,“别什巴尔马克”一词的本意“五根手指”,即是指它的吃法。作为游牧民族的传统美食,这种手抓进食方式,能更好地适应在草原放牧时相对简陋的生活条件。马肉或羊肉熬制的汤汁看似油腻,实则却给人们的放牧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热量。
当然,如今很多中亚人早已不再放牧,食用“别什巴尔马克”时也不再手抓,而是改用餐叉。
与“手抓面”搭配的马肠子,也是相当不错的美味。通常挑选膘肥体壮的马宰杀后,取其马肠,洗净,把马的肋条切成条肉,撒上盐、胡椒粉等佐料,灌进3尺多长的马肠内后两头扎紧,风干一个月左右即成。马肠子脂肪丰富,但油而不腻,瘦肥分明,不仅色泽悦目,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乌国招牌美食非“抓饭”莫属
在乌兹别克斯坦,有一种与“别什巴尔马克”相类似的食物,被称作“纳伦”或是“纳仁”。同样也是面条辅以碎肉,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几乎没有任何汤汁。这种美食虽然味道不错,却不是乌国最出名的招牌美食。
要说乌兹别克斯坦的招牌美食,恐怕非“抓饭”莫属。事实上,抓饭并非乌兹别克斯坦独有,中亚其他国家以及我国新疆地区都有烹制。不过,乌兹别克斯坦的抓饭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仅从制作手法上看,就有塔什干抓饭、布哈拉抓饭、安集延抓饭、希瓦抓饭等二三十种。虽然制作食材上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是胡萝卜、洋葱、肉、油、盐、水、大米等7种原料,但最终出锅的抓饭,却在味道上各有不同。
有观点认为,波斯语中这7种食材的首字母相连,刚好能构成“抓饭”一词,这或许便是抓饭名称的由来。而这种波斯语词汇在乌国饮食中的存在,也折射出历史上波斯文明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国家电视塔下,有着全中亚最大的抓饭中心。这里并非高档餐厅,却吸引着塔什干市民和世界各地的游客。这里的抓饭虽然名声在外,却并非总能吃到。原来,抓饭中心每天的营业时间有限,每天上午开始营业,至下午不待天黑,所做的抓饭即售罄,随之关门歇业。
除了拥有中亚规模最大的抓饭中心,乌兹别克斯坦还曾经制作过分量最大的抓饭,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017年9月,来自乌国各地50余位厨师,在一口大锅中共同烹制了8吨抓饭,成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此外,乌国还将抓饭做成罐头销往国外,让更多外国民众得以领略乌国抓饭的魅力。
食肉民族偏爱浓茶与奶制饮品
无论“别什巴尔马克”,还是抓饭,都离不开肉。中亚饮食中,肉的比重非常大。在吉尔吉斯斯坦,有人饿得受不了时,往往会说:“我饿得现在能吃掉一整只羊。”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一方面因为传统的游牧生活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则因为本地牛羊肉质地的确鲜美,所以,人们烹制牛羊肉的很多技艺并不繁琐,或煮或炖,往往只辅以简单的香料,味道上较多保留了肉本身的鲜美。
烹制方法虽然简单,可食用却有一番讲究。在吉尔吉斯斯坦人的家宴中,一盘带着骨头的羊肉端上餐桌时,往往需要男主人用刀将肉分成若干份。然后按次序分给座上的每一位成员,地位越是尊贵者,越先分得。越是部位好的肉,越要分给贵宾。这种分肉、识肉的本领,若不是从小耳濡目染,恐怕会弄得一团糟。
多食肉类、饭菜用油量大,是中亚饮食的特点。中亚民众普遍爱饮茶,特别是红茶的习惯,也与此有关。中亚民众饮茶对茶叶本身的要求并不高,但一般都是浓茶,以解饮食中的油腻。饮茶时多加入柠檬和方糖。
除了饮茶,中亚地区,特别是吉、哈等游牧民族普遍对奶制饮品钟爱有加。他们的奶制饮品不仅是一般的牛奶或者酸奶,还有颇具民族特色的马奶和骆驼奶。新鲜的马奶和骆驼奶经过发酵后,会形成独特的醇厚、微酸的口味。发酵过的奶制品营养丰富,对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颇有裨益。不过,经过一番发酵的马奶或者骆驼奶,会有一定的度数。有不善饮酒者,几小杯下肚便会满面通红。
神秘的黑暗料理“马克瑟姆”
除了这些常规饮品外,在吉尔吉斯斯坦,一种叫做“马克瑟姆”的饮料,堪称饮品中的“黑暗料理”。这种饮料是以大麦、燕麦、玉米等多种谷物混合,与清水一同发酵而成?!奥砜松贰彼淙挥壑灯母撸瓷先ケ新窃?,闻起来一股奇怪的酸味直冲鼻腔,使得不少人初次品尝时直皱眉头,甚至难以下咽。每年春季天气转暖后,吉国首都比什凯克街头,便会陆续有人摆摊出售,直至秋季过后天气彻底转凉。
饮食习惯的形成,往往与自然条件、历史等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的纳伦地区,传统上被认为是吉国最能吃肉的地区。平均海拔2000米,气候寒冷、高耸的山峰和贫瘠的土地,使得这里几乎不出产任何蔬菜。加之过去闭塞的交通,使得这里的人们的食材几乎只有肉类。各种油腻的饭菜,给人们抵抗高海拔山区的严寒提供着必要的热量。
但是如今,一方面,随着生活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人们有了更多的取暖设施对抗严寒;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其他地区的蔬菜可以被运送至山区。这样,纳伦地区居民的饮食也开始发生改变,过去单一的肉类食谱也开始出现了“绿色”。
编辑:张力洋
关键词:抓饭 中亚 美食 饮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