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对地铁“凤爪女”,要谴责不要苛责
据《北京日报》1月30日报道,此前因在北京地铁13号线上吃沙琪玛遭网友曝光的上海“凤爪女”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被北京公交警方行政拘留。这一处罚引来许多网友们的拍手称快,大呼“抓得好”。
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因为这个“凤爪女”不是初犯。早在3年前,该女就因在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内,一边吃泡椒凤爪,一边将残渣吐在地上,引起周边乘客不满后她还舌战群雄,极力替自己辩护,其“凤爪女”的称号便由此而来。不久后,此女又被爆出在上海地铁车厢内食用麻辣烫。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碰公众的道德底线,自然会引发公众的反感和愤怒。
说实话,最初看到这则新闻时,我也有大快人心的感觉,心想,这种“恶人”终于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看她以后还敢不敢“嘚瑟”。不过,回过头来一想,却又觉有不妥之处,我们该不该对其如此兴师动众地问罪,该不该如此苛责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呢?
固然,“凤爪女”的所作所为不容于文明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对这种行为不发声、不制止,那么社会就会失序,文明就会蒙尘。
但是,文明社会的另一面也体现在公众对待此类事件的态度和方式上,适度的谴责无可厚非,但一味地苛责、谩骂,甚至在其被拘捕后落井下石,冷嘲热讽,恐怕也不是什么文明之举。
平心而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坏习惯,也会偶尔在公共场所干出一些像随地吐痰这样不雅、不文明的行为来,甚至不少人也会在上班赶路的时候在地铁中吃东西。应该说,只要不是故意为之,这些行为都可原谅,社会舆论也应该具有包容这些小错的空间,否则受其害的也必然是我们自己。
回过头来看,排除舆论加诸其身上的各类标签,还原到事情的本身,“凤爪女”并非是一个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的恶人,而只是一个有着坏习惯,公共道德淡薄的普通人,若论恶劣程度,还比不上列车上的“霸座”行为。其可恶之处就在于屡教屡犯,死不悔改。但已有曝光在先,法治制裁在后,作为公众,实在不应该再有过多的苛责了。
此外,在一味谴责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该女竟会三番五次如此作为?这里头有没有更深的问题和原因,到底是习惯使然,还是明知故犯,或者是本身存在着某种心理问题?又或者是真如此前有人猜测的那样,是为了博名而自抬身价?不同的动因,就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态度和举措。
说到底,法律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惩处,舆论的谴责也并不是为“污名化”个体。因此,在面对此类事件时,我们不该只图“嘴上痛快”,而要理性、冷静对待和探讨,找出其背后的动因,对症下药,防止此类事件的重演。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温度和水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地铁 凤爪女 谴责 苛责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