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关注分化趋势 激发消费需求
编者的话
谋划2019年的经济工作,一项重点任务就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将市场的潜力激发出来,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具体来看,就是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努力激发投资需求、切实满足最终需求。对此,一方面,要密切关注2018年消费领域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其短期态势和长期趋势;另一方面,要冷静研判2019年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找到激发消费需求、提振消费市场的正确路径。
提振消费是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有效途径。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2%,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略低于6.5%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全年消费变化看,前三个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5.4%、6.7%、6.3%,同比变化为-0.8个、0.6个、0.4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增速整体上走出了2017年末的低点。
2018年:居民消费分化初露端倪
2018年初,随着“新零售”“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等一系列新概念涌现,消费领域的新动能蓄势待发。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消费升级牵引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消费产品和服务朝着“品牌、品质、品味”的方向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的催化下,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网红经济等催发了商业生态变革与消费理念变化,高品质、个性化需求不断涌现,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中美经贸摩擦一波三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们对消费支出表现得更加谨慎。应该看到,这是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嬗变的一个侧面,也是转型经济体消费分层、消费分化的主要表现。其中,与以往发展经验截然不同的消费分化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增速的分化。从以往的发展经验看,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速大致在年均7%至8%的区间内波动,两者基本保持同步,而且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略高于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的城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实际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实际增长仅为4.6%,两者相差3.8个百分点。这是继2012年第四季度实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以来,城乡消费支出增长差异较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分化的背后,是农村消费水平的赶超和城乡消费水平的趋同,农村消费市场被激活,农村消费需求井喷增长。
二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人均消费增速的分化。从以往的发展经验看,东部沿海地区人均消费实际增速大约在年均7%至8%之间,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消费实际增速大约在年均6%至7%之间。但从2018年人均消费支出的空间特征看,中西部地区增速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反映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上亦是如此。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万亿元,同比增长9.0%,从已公布的1月至11月累计数据看,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居民消费增速分化的背后,是中西部消费水平的赶超和地区之间消费水平的趋同,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将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
三是发展改善型消费与基本保障型消费之间的分化。从消费结构看,以食品烟酒和衣着支出为代表的基本保障型消费支出份额进一步下降,两者的占比从2017年的36.1%下降到2018年的34.9%,减少的份额被居住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吸收。从消费各项内容的增速变动看,2018年增长最快的也是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6.1%,其次是居住和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3.1%和9.1%。相比之下,衣着和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的增速垫底,只有4.1%和4.8%。另外,在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方面,无论是增速和占比,2018年都有所下降,表明居民消费升级的能力和方向可能仍较多地受到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牵制。
此外,具体到线上消费,大商家与小商家之间的经营业绩也出现分化。有大数据分析显示,在线消费支出有向大商家集中的趋势,原因可能是大商家更愿意加大成本投入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产品品质。由此可见,在消费升级的牵引下,在线消费市场正在逐步摆脱“低价取胜”的阶段。
2019年:提振消费重在以人为本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这为2019年更好激发消费需求、提振消费市场指明了方向。
研判2019年的消费发展趋势,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从消费结构和消费内容看,基本保障型消费支出占比将进一步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个性化消费、品牌化消费、互联网消费、服务消费提速,尤其是赛事、文化、健康、旅游、物流等领域的消费,将成为消费新的增长点。消费内容升级则需要充分释放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牵引作用,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激发潜在消费,补齐供给短板,引导理性消费,更好促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从居民消费的空间结构看,趋同和分化的力量将持续并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示范效应,东部沿海地区的消费支出对中西部地区的消费支出有示范效应,由此产生缩小城乡和地区消费差距的内生力量。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长将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中西部地区人均消费增长将高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均消费增长,由此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景象。
从释放消费潜力的政策支持看,随着收入的增长,一次分配中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将逐渐下降,二次分配即广义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将逐渐上升,其中包含税收和社会保障等因素。2019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从而进一步从政策支持角度刺激消费。
从技术进步和消费联动看,加快5G的商用步伐将对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产生重大变化。2018年12月,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均已获批开展5G系统试验,在2019年有望实现5G网络预商用,正式商用也已指日可待??梢栽ぜ?,在新零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新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涌现。
此外,不断改善的消费环境,以及更好?;は颜呷ㄒ娴南喙鼐俅耄冀蕴嵴裣巡饔?。比如,2019年起实行的《电子商务法》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权益保障,主要包括平台不得删除评价,误导消费者;制约“大数据杀熟”,?;は颜叩闹槿ā⒀≡袢ǎ唤埂澳瞎囱 ?;等等。都有助于形成推动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必须将有效激发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与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结合起来,与推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结合起来,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为此,必须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求,更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消费 支出 人均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