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一元钱看病"不只是"别人家的故事"
当下,一元钱可以做什么?据报道,在浙江建德市乾潭镇梅塘村卫生室,一枚一元硬币既是诊疗费,还是药费、输液费、针灸费、包扎费……73岁的村医吴光潮,在这间乡村卫生室坚守了50多年,“一元钱看病”的老规矩,从1983年起延续至今。
上山采药、下村走访、随叫随到,而且不管看什么病每次都只收一元钱,对当地百姓来说,这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村医吴光潮坚持“一元看病”已达36年。但对其他很多地方的民众而言,这就像天方夜谭。尽管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在很多地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突出?!耙辉床 钡谋ǖ溃诤芏嗳搜劾锞褪恰氨鹑思业墓适隆?。
村医吴光潮为什么能够做到“一元钱看病”,从新闻报道看,原因至少有二。一是情怀使然,自从半个世纪前被推选当上“赤脚医生”起,他一直走村串户、治病救人、服务百姓,医者之仁、济世之情、为民之切、淡泊之心,这些叠加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只救命不图财”的乡村健康守护人。二是梅塘村卫生室“费用有政府的补助,即使不够,村集体也会支持”,保证了卫生室的基本运行,让“一元钱看病”坚持数十年成为可能。
以往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乡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时,或者只看到良心村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情怀,或是只看到农村医疗保障投入的问题,殊不知二者应该是一个相互支撑、不可独取其一的关系。如果没有“独臂村医”“孤岛村医”“一元村医”等乡村医生不计个人得失,深深扎根农村济世救人的情怀,很多农村百姓看病会更加不便;如果没有包括资金保障在内的政策支撑,乡村医生的情怀也会失去扎根的土壤。
中国现在有100多万乡村医生,他们分散在广袤的农村,是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是健康中国在乡村的最广泛延伸。对这些直接关系到百姓获得感强不强的神经末梢,有关部门应该给予更多关注,财政上应该多倾斜一些,让他们有身份归属感、价值认同感和收入保障。只有建立起良性制度,才能吸引更多人服务农村、服务百姓。只有制度有力支撑,“一元村医”的层出不穷才有土壤、才能扎根,乡村廉价诊疗才会在更多地方变成可能。
“得民心者民敬之。”吴光潮有一次冒雨撑伞骑自行车摔倒在路边,被诊断为脑震荡。住院期间,先后有100多位梅塘村村民自发走五六公里路去看望他,这何尝不是一帧最美的乡村生活图景。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够从这个故事里看到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方向,完善制度、培育土壤,让更多医者情怀得以扎根、生长和不断传承,让“一元钱看病”不再是天方夜谭,不再只是“别人家的故事”。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看病 乡村 故事 农村 别人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