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文物归还问题愈演愈烈 高科技复制品是否为新选择
2015年,一尊用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的尼菲尔提提王后像——《另一个尼菲尔提提》在埃及引起轰动。要知道,这尊雕像超过3000年历史的石灰石原版,自一百年前被德国考古队挖掘出以来,就一直存放在德国柏林的新博物馆(Neues Museum)。数年来,埃及政府一直要求其归还文物,但都遭到德国当局的拒绝。
因此,尽管3D雕像的制作者——由简·尼克莱·内尔(Jan Nikolai Nelles)和劳拉·艾-巴德妮(Nora Al-Badri)组成的艺术二人组,是在未经博物馆同意的情况下,用移动设备将展厅里的雕像偷偷扫描后拿到的数据,人们却将他们的行为称为“世界上最合乎道德的艺术偷盗”。当合理的要求被拒绝时,人们似乎便会原恕“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行为。而一场新的辩论也自此开启:在文物归还的问题上,科技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数字复制技术的崛起
包括艺术家、艺术机构工作人员和科技从业者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科技会在归还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现实环境给了他们足够多的信心:虚拟现实和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而一些技术早就应用到了博物馆的展示和管理中。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VR技术对埃及墓穴进行虚拟访问,全方位观看极其敏感的洞穴壁画。在波士顿,一家科技初创公司利用AR技术(Augmented Reality)的神奇魔力,将于1990年被盗窃的伦勃朗的《暴风雨中的基督》(Christ in the Storm)“归还”给了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
除此之外,3D扫描和打印技术的进步,为制作真实的复制品提供了可能性。2016年,文物?;ぷ医凶?000年历史的巴尔米拉贝神庙拱门的复制品带到了纽约和伦敦,以使人们意识到这座叙利亚古城所遭受的破坏。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一家建筑公司对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帕台农神庙大理石雕塑进行了3D扫描,并将之放置到了奥运村当中。
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始展示或收藏非原作。例如,伦敦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就有两个专门收藏复制品的大厅,这些复制品包括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吉贝尔蒂的《天堂之门》。这些复制品可能不具有与原作相同的经济价值或历史价值,但它们的美学价值相当,而教育价值也没有减损。
“目前,制作文物的3D复制品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还未有任何基于归还协议的3D复制”,托马斯·弗林(Thomas Flynn)如是说。弗林是3 D建模公司Sketchfab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文化遗产项目。该公司曾经承接了大英博物馆最具争议文物的3D扫描项目,比如从拉帕努伊岛运来的摩埃纪念碑和罗塞塔石碑。
复制品的潜力
随着归还文物的呼声日益高涨,可能利益相关者很快就别无选择,只能考虑技术在归还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随着博物馆竞相将藏品数字化,越来越多的文物来源国意识到被盗文物在世界上的位置,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与此同时,政治环境正在发生变化。2018年,国际政府最高层的官员,包括法国总统艾曼纽·马克龙在内,开始认真考虑甚至提倡归还殖民时期的文物。
2018年11月,一份法国政府委托编写的激进报告建议,法国应该开始着手归还非法掠夺的文物。作者还提到了高科技复制品在填补欧洲收藏空白的潜在作用。
作者在报告中说:“甚至可以考虑用设备来填补归还文物的空白,将它们安置在西方的博物馆中——它们的光环会在机械叙事和数字工具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帮助下继续存在?!?/p>
作者还提到蓬达尔克洞穴(Chauvet-Pont-d ‘Arc Cave),这座拥有大量精美史前绘画的洞穴已经封闭了20多年。作者同样建议为参观者提供复制品,“在保存原作同时又不失去任何经验和情感效果的基础上,为观众提供可供参观的复制品地点?!?/p>
与此同时,持支持态度的学者们提议改变机构思考文物价值的方式。麦克斯韦·安德森(Maxwell Anderson)是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前馆长。他最近在《艺术新闻》的专栏文章中指出,利用技术来调解道德争议“至关重要”。
2018年10月,在梵蒂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意大利埃及古物学家克里斯蒂安·格列柯(Christian Greco)表示,“我们不能继续强调原作的神圣性?!?/p>
复制品之外
但是,正如内尔和艾-巴德妮所说,他们是偷偷地获得了尼菲尔提提雕像的数据。而现实情况是,并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会开放自己的珍贵藏品。
“他们早在多年前就记录下数据,从来没有向公众开放过”,两位通过电子邮件告诉artnet。(值得注意的是,当复制品出现时,一些专家声称,这一定来自博物馆自己扫描的版本,而不是他们所谓的来自移动设备。)
支持者们表示,为了研究目的而开放博物馆藏品,是使知识非殖民化的重要一步,而知识非殖民化,往往会被急于宣称拥有实物所有权的特权阶级反对。文物出土国的学者和艺术家有权知道本国历史,即便对文物的最终所有权仍在讨论之中。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收藏有大量原住民艺术的西雅图伯克博物馆(Burke Museum)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邀请了大约150名艺术家和学者近距离研究藏品。虽然有些艺术家会去制作复制品,但大多数当代艺术家都只是将其作为创作灵感或者教学工具。伯克的西北土著艺术策展人凯瑟琳·本-马尔库塞(Kathryn Bunn-Marcuse)说,“伯克的藏品充满了创作者的智慧,而它们可以成为将智慧传递给后世艺术家的催化剂?!?/p>
2018年柏林双年展上展出的一件作品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艺术家蒂埃里·乌苏(Thierry Oussou)的装置作品《不可能什么也不是》(Impossible Is Nothing),通过视频表现了2016年非洲贝宁的考古现场。艺术家导演了一场假的考古发掘:从斧头片到皇家宝座,被挖出来的物品都是真正文物的复制品。
艺术家告诉《卫报》:“非洲的财富已经所剩无几。当年轻的学生想要写关于他们祖国的宝藏时,他们不得不去法国做研究。但是当我在贝宁的时候,我没有钱买到法国的机票?!?/p>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物 复制品 博物馆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