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张伯驹的文化大山 书画鉴藏只是一角

《调寄平韵满江红》 张伯驹

《风蕙》 张伯驹
2018年正值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在许多人心目中,这位收藏鉴赏大家无疑是传奇。他曾不惜鬻物举债收藏有传世最古墨?!鹘交镀礁刺?、传世最久的青绿山水《游春图》、李白《上阳台帖》以及杜牧《张好好诗帖》等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据其《丛碧书画录》记录可知达118件之多,被启功先生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更因为先生将一生所藏文物精华捐献给了国家,践行了“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诺言。
四五月间,故宫博物院专门于武英殿举办了纪念大展,汇聚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的33件套书画珍品,可谓张伯驹先生鉴藏书画的一次大汇聚。如果把张伯驹比作一座文化大山,鉴藏只是宝山一角。眼下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则为观众全方位地展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艺术才情和文化使命感。
一阕词,一世情
上世纪五十年代,张伯驹已搬至位于北京后海沿居住。他利用自己的小院,成立了京剧、韵文、书法、琴艺四个研习组织,以一己之力聘请萧钟美、郑诵先、管平湖等大家主持各项艺事,延续传统文化的根脉。1957年,他曾联合叶恭绰、章士钊上书中央,请求成立中国韵文学会;二十年后再次联合叶圣陶、周谷城、赵朴初、钱昌照、夏承焘、周汝昌诸先生上书,终于在1981年获准成立了中国韵文学会。此举对于今日中华诗词之活跃气象,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除了收藏,诗词的确是张伯驹生活中另一个重要精神支柱。他从30岁开始作词,先后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各集,到临去世前还填了一首《鹧鸪天》。五十余年,作词数千首,最后由他亲自删定的《张伯驹词集》尚存千余首,实为精华所存。张伯驹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而以北宋周邦彦、南宋吴文英、姜夔的影响较多。其他各家,如李煜、晏殊、秦观、周密、柳永、苏轼、黄庭坚,也都有沁润。
张伯驹在诗词书画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体现在本展多幅书画作品之中。比如《翰墨因缘卷·为谢稚柳先生书》《调寄平韵满江红》,无论是遣词、用韵、立意、谋篇皆磊落奇迈,有神光离合之妙。张伯驹写词,常常是好画配好字,如他所绘《双兰图》,笔笔中锋,清气勃发,题有“萧艾齐荣当路草,无人芳馥又何为”之句,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词不仅精妙,更有“鸟羽体”书法相配。张伯驹的字源自临习王羲之诸帖,最终融真、草、隶、篆于一炉,独创新体。展中《传右军法卷》后有张伯驹题跋:“《兰亭》为中国墨迹书法之祖,唐宋元大书家皆自《兰亭》出。真本虽殉昭陵,然禇、冯摹临犹在人间。今与参以髫年具此工力,不惟将来为一代书家,而多留《兰亭》面貌,挽中国书法不坠,亦功莫大焉?!笨芍酝豸酥榉ǖ闹厥映潭?。有一七字联“静从贝叶参空谛,宜对梅花守岁寒”,字态墨趣,顾盼生姿,充溢着静谧、活泼、自在之美感。张伯驹最喜画兰与梅,除了与他的本性相合之外,其书体特别适合表现兰草与梅花的多姿与飘逸。
一丛兰,一生缘
王世襄先生好养兰花,而张伯驹先生最喜画兰花。有一年元宵节后不久,王世襄先生骑车去后海沿南岸看他。他瞥见案上放着一幅刚画的兰花,便从画兰谈到养兰。张伯驹说:“现在你既有兰花,先借一盆给我摆摆,开过即奉还?!庇谑谴撕竺磕?,王世襄先生都会选一盆给他送去。
本展中一幅《风蕙》,为张伯驹门生杨绍箕珍藏之物。这幅作于1952年的坡石兰花,一笔一划间透露出画者的严谨与秀逸。围绕这幅作品,有多位名家的题跋,杨绍箕详述了收藏经过。上世纪40年代,张伯驹购得北宋蔡襄《自书诗册》,终日摩挲玩味,自言“得力于忠惠此册”。他开始以蔡襄之笔法绘兰草,此图便是明证。图中绘兰花一株,兰叶繁密,自如流畅,兰花掩映其间,墨香盈幅,风雅满纸。最为新奇的是,兰叶一齐撇向左边。此作于“文革”中被抄去,至七十年代落实政策后发还。张伯驹收到后,将其钉于墙上观看,正巧杨绍箕来访,见此幅,盛赞为神来之笔。张伯驹说:“谢稚柳也说这幅画好,你拿去吧?!毖钌芑浠裰帘θ床桓仪峋偻?,表示过两天回津时再取走,没想到张伯驹答道:“你要,今天就拿下来收好,明天别人问我要怎么办?”杨绍箕欢天喜地,捧宝而归。而后,他又请沈裕群、俞平伯、张牧石、黄石坦诸家于画作上题跋,咫尺之间成为了词人的雅集。
一封信,一片心
本次展览最为鲜见的展品应是多封张伯驹亲笔所写的信函及便条,细细品读其上字句,更见先生细腻的内心世界。其中有一封给杨绍箕的信,谈及戏曲,极为详尽。张伯驹写道:“无剧本想不起场子,也想不到白口,更谈不到身段。”可知他对高质量剧本的渴求。而“写身段非易事。我只能说,由别人写记”,亦见他对具体落实环节的重视。
张伯驹与戏曲结缘由来已久。从七八岁起,他便随家人去茶园观戏,为他日后成为驰名南北的戏曲艺术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京剧票友,他曾与余叔岩合作,编写了《近代剧韵》,总结京剧发展实践,系统介绍了京剧十三韵。1931年,为推动京剧艺术发展,张伯驹约同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创立了“北平国剧协会”。他也曾饰演诸葛孔明,与京剧名家同台演出。虽然对?;ご诚非⌒慕吡Γ钪朗虏咨?,未必总能如愿,时刻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凡事皆有机,机一过去,即行蹉跎?!彼钌芑男胖蟹⒊龃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伯驹投入更多心力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宣扬之中,日常行程颇为繁忙,信中同时写道:“如我说五月十日前后,或六月间,去津为戏校讲演即是机。七月、八月去青岛、烟台,回来须休息,而书画债务又到,入冬不出。拟明春去香港展出书画,去否现尚不能定。如去当是正月底,居留当须两个月,则海棠时不能去津矣?!毕感牡亩琳呋岱⒊鲆晌剩骸昂L挠肴ヌ旖蛴惺裁戳??”答案在他写于82岁的《调寄小秦王》诗笺题识中:“己未清明后五日大雪,到津看海棠,以寒尚未做蕊?!痹矗搅撕L幕苯谌ヌ旖蛏突?,于张伯驹是如此重要之事。他会因错过一次花期而感到惋惜。难道他真是如此耽情于物吗?再继续读下去,我们会发现他另有深意:“看花钟未果,但与诸弟子度曲论韵。余谆谆以勿离开正途为训,不可以知音者少而迎合无文学水平之观众,效瓦缶而毁黄钟?!苯枭突ㄖ惺?,嘱托后辈秉承中华文化正脉之要义,这正是张伯驹一生的追求。
一次出色的展览并非在于场面浩大,而在于深度与全面性?!案呱窖鲋埂闭拐固湫?,展品却颇能展现张伯驹、潘素先生较为全面的艺术成就与精神气质。张伯驹先生常有一句戏言“一生半在春游中”,虽是一种自嘲,但可从中看出传统文化涵养了丛碧先生纯真豁达的性格,坦荡开阔的心胸。王国维曾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张伯驹从传统中走来,却拥有极为开阔的人生视野,从而能够认清文物的本质,明白自己作为炎黄子孙需要承担的文化传承重任,最终成为大家中的典范。
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
时间:2018年12月13日—2019年1月13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
为了缅怀张伯驹、潘素二位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长春张伯驹潘素艺术馆特展出张伯驹先生的书画作品三十余件,潘素先生的画作十余件,张伯驹先生的书信、文稿三十余件套,以及二位先生的师友翰墨二十余件。
编辑:杨岚
关键词:张伯驹 张伯驹的文化大山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