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走路姿势泄露健康秘密 怎样的走路姿势正确
现在不少人迷上了"微信运动"里的晒步数,每天热衷于在朋友圈里刷排名、比步数,天天暴走几千步甚至一万步以上,成功占领朋友圈封面。走路不是越多越好,过量的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还会损害身体健康。走路姿势藏着很多健康秘密,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具有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提高自身体质等作用。然而,走路也不是越多越好的。如果走路频率太高、时间太长,关节和肌肉无法及时恢复,就容易造成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断裂等疾病。
那么,每天走多少步是比较合适的呢?美国运动医学会给出了一个促进健康、提高体质的最低推荐量范围:5400步至7900步/天。偏胖、体能较差、有慢性疾病的人或者年龄较高的长者,每天步行5400步左右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中青年,则需要更多的步数,建议每天步行7900步左右。如果想通过走路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建议以120步/分钟的速度步行,即要达到中等强度的锻炼程度,主观感觉稍累,走路过程能交谈但不宜唱歌。
步态不正预示健康问题
从专业角度来讲是没有完美的走路姿势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走路时都会有很细微的差距,这种差距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走路的时候出现某些不良步态,则可能提示有某些疾病或身体的缺陷。
1。 走路时手臂不摇,警惕后背下方存在问题。正常人行走时,脚步向前迈,在腰部扭动的作用下,自然带动手臂前后摆动。如果一个人走路时,手臂不怎么摆动,可能是背部的腰椎有问题,常见是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2。 脚掌先拍打地面,很可能椎间盘突出或中风发作。健康人迈步时,首先是脚后跟接触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时是脚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小腿前方肌肉控制力量较弱,这意味着,可能是中风发作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神经肌肉控制障碍。
3。 步幅小提示膝盖骨骼退化。这种步态常见于老年人。腿脚灵便的人,走路都能大刀阔斧,脚底生风。走路迈不了大步子,有可能是骨关节炎等老年退行性病变疾病。
4。 踮着脚尖走路可能与脊柱或大脑受到损伤有关。婴儿刚学步时,因为无法掌握平衡,都会踮着脚尖走路。但如果一个成年人,还常常踮脚尖走路,那就要警惕了。专家称踮脚尖走路是典型的马蹄高弓足,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比如脊柱的神经损伤或大脑受损。此外,经常踮脚走路,还有可能跟肌肉紧张有关。而踮脚时由于脚尖过度用力,会使膝盖因为脚尖用力的关系而太用力于腿肚上,很容易导致萝卜腿。
5。 间歇性跛行,警惕腰椎管狭窄症。有些人走了一段路后,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跛行的情况,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仍能继续行走。但再行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又再出现。这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6。 内八字,警惕风湿性关节炎。有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表现出内八字的步态,表现为小腿无法伸直,向外侧弯曲,看上去有些笨拙,特点是双膝并拢在一起,而踝关节外翻。有些内八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髌骨脱位。
正确的走路姿态
正常步行时,要保持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且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注意每走一步都要使脚完全抬离地面,一定不要脚拖地面。长期拖着脚走路,会对脚部及踝部关节造成损伤。值得一提的是,人在走路是有惯性的,习惯了某一种姿势走路,就很难察觉出姿势是否挺直正确,所以建议,平时自己可以对着镜子走一走,这样会使自己看得清楚些。比如头的位置、躯干的生理弯曲、下肢各关节对称的情况等,及时发现自己是否有不良步态,自检一下身体是否出现健康问题。
编辑:赵彦
关键词:走路姿势 健康秘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