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胸怀远志,不畏近难———著名画家李斛先生家属捐献21件作品
12月9日,著名画家李斛先生家属将一批作品共21件捐献给了中央美术学院。其中,包含《广州起义》的全部素描素材稿和成稿,还包含李斛唯一的一件雕塑作品。

关汉卿图

批红斗篷的老人
当天,由中央美术学院策划的大型回顾展览“远志四韵——李斛的艺术步履”同时开展。201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2019年是李斛先生百年诞辰。
“远志四韵———李斛的艺术步履”展览展出的只是家属、个别是国家文博机关收藏的120余件(套)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他当年的代表作。
李斛先生于1919年9月20日生于四川,1975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仅56岁。他在世的这几十年,既度过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努力救亡图存的苦难岁月,也经历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激情年代。他的一生正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激流中前行的半个世纪,他的人生道路和艺术步履就随着这激流起伏,为后人留下数以千计的画幅。
李斛是徐悲鸿特别关心的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1946年的毕业生,徐悲鸿“艺为人生”的写实主义追求以及强调素描基础、联系构图实践的写实主义教学,造就了李斛关怀底层普通民众的艺术利器,使他从此走上了以西画法驾驭笔墨纸砚,将艺术创作和民生所向紧密联系起来的艺术道路。李斛的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默默承受生活和艺术的艰辛,既能自律又能自励,总是力求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千锤百炼和精益求精,不讨巧、不马虎、不对付,总是期望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发现和传达令人回味、让人心动的爱与善,于平凡中见真情。
在20世纪中国画变革发展的历程中,在从国立北平艺专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发展的历程中,李斛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较早地“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一方面追随徐悲鸿先生,崇尚徐悲鸿先生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另一方面,大胆求索创新,践行从传统中走来的现代转换,是中国画探索新法新貌过程中的实践者和先驱者。其代表作品《广州起义》《披红斗篷的老人》《关汉卿像》《女民警》等,既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范本,也是近代艺术史中的名作。
在艺术创作之外,李斛还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付出心力,身体力行,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高远理想。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任教,讲授素描、速写等西画课程,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夯实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时,他还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旧法,而要将更多艺术可能性付诸传统笔墨之中,以求新境。李斛不求闻达,勤奋耕耘,为中国画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也激励了几代中国画艺术家的成长。
1973年,李斛在病痛缠身时给自己写下“胸怀远志,不畏近难”作为座右铭,这8个字在了解李斛和他艺术精神的同道和学生看来,正是他这一生真诚地作人治艺在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写照。他教过的学生都记得,李斛先生当年总教导他们,在艺术上就是要强求,不要怕费事,不能“做小买卖”,要把收获期放长远些,这些教导若和“胸怀远志,不畏近难”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李斛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和对待教学和创作的艺术态度“同构同质、彼此相一”,他是一个表里如一的老师,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好人,他对学生的艺术教诲在今天听起来也还有警醒头脑的现实意义。
“远志四韵———李斛的艺术步履”展览根据“胸怀远志,不畏近难”这一思想核心,选择了四个主题韵章“土地”“百炼”“心潮”“斛殇”,勾描他的人生与艺术步履,阐述他的人生与艺术远志,反映那一时代中“艺为人生,前浪后浪”涌动不止的艺术潮流。相信,人们看了“远志四韵———李斛的艺术步履”展览后,会认识到李斛在中国画画法革新上的实践经验与艺术成就,会学习他宗师重道、崇德尚艺的人生远志与艺术精神。
(本文作者为“远志四韵———李斛的艺术步履”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编辑:杨岚
关键词:李斛 艺术 远志 画家李斛先生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