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用科技抢占行业高地 创新发展擦亮徐工“金招牌”
用科技抢占行业高地 靠制造振兴实体经济
创新发展擦亮徐工“金招牌”
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工业论坛上,徐工集团荣获“中国工业榜样企业”称号;在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徐工集团第二次摘得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徐工集团1989年组建以来,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抢占行业高地、依靠制造振兴实体经济的成功之路。
实施“三高一大”战略
技术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制造企业的生存之本和制胜之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徐工的产品技术主要靠引进消化吸收。新世纪以来,徐工大力实施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吨位的“三高一大”产品战略,紧紧围绕“技术领先、用不毁”的技术标准,聚焦产品智能、绿色设计、可靠设计、工业设计等创新重点,每年安排销售收入的5%支持技术研发,走出了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可持续的创新之路。
凭借数百项国际领先技术,徐工推出一大批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拥有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累计承?!?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技术等省级以上项目3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累计拥有授权专利6682件,100多项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成为全球第一,徐工重型、徐工基础、徐工筑路公司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国“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压路机被授予全国“单项冠军产品”,工业云平台进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前三强,成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徐工集团也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同互联网企业合作,推进高端平台的创新发展。2016年,为加快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变革,徐工集团与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电信联合打造徐工工业云生态平台,凝聚全球资源与创意,沉淀海量市场数据。徐工“云”上再出发,凭借“互联网+云技术+制造”的全新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徐工集团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双创”平台建设的示范企业。今年5月,徐工Machmall跨境电商平台上线,创造销售3亿元纪录,成为徐工融合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平台。
对标世界一流创品牌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徐工历来重视标准制定和企业标准化工作,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创新有机统一。
徐工是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的先行者。据统计,徐工累计创建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27项、团体标准11项,已形成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为支撑、工作标准为保障的标准创新体系。2011年,徐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已主持国际标准2项、参与2项,自主创新成果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2014年,荣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获得中国质量管理最高奖“全国质量奖”。
徐工在国际标准制定舞台上积极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徐工坚持以国际标准提升品牌形象,着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不断优化营销策略,创新电商平台。随着徐工全地面起重机通过欧盟认证并出口德国,120台压路机出口北美,其中80台进入美国市场,60台大型成套矿业装备交付澳大利亚,徐工产品批量进入传统高端市场,改变了国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全球市场的格局。针对国际市场特点,徐工集团优化营销策略,变经销为主为直销为主,创新电商平台模式,促进销售网络化,实现整车、配件线上“一站式”销售。
多年来的发展,徐工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成为机械行业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九大类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同行业第一,其中移动式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压路机全球销量第一,混凝土、桩工机械市场占有率居全球行业前两强。今年1—10月,徐工主机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19亿元,其中主营收入同比增长47.7%;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76.2%和48.5%;品牌出口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41%。各项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继续处于领跑位置。
全球布局延揽高端人才
2015年以来,徐工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联合80多家中资企业抱团出海,产品销售覆盖沿线97%的国家,销售额占徐工总出口额的73%,其中在35个国家出口占有率第一,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海外年收入超过23亿美元,稳居行业第一位,增幅和质量均高于国际同行。
国际化在为徐工集聚更多创新发展要素、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徐工面向全球延揽高端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对于推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徐工集团来说,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性紧缺资源,人才创新是支撑高端产品的发展动力之一。
近年来,徐工坚持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不动摇,以人才创新支撑产品高端发展,精心培育世界级技术人才、高技能工匠、党员劳模和企业家四大优秀人才群,让更多“千里马”大展宏图?!叭蛄杂ゼ苹笔切旃ぷ龃笕瞬旁隽康募苹?该计划紧密对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规划,把握高层次人才流动趋势、求职习惯,广辟渠道,大力引进。目前,徐工共引进全球顶级人才15人、精英人才68人,为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占领技术前沿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做大增量的同时,徐工还通过人才机制的创新,着力优化人才存量、释放人才含金量。在落实全球引进、国际培养、跨文化融合的同时,徐工构建了金牌工人和高级技师培训体系,推动打造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1992年以来,徐工集团投资兴办了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实施了高技能人才“金蓝领211”培训工程,还建立了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和股权多元化激励机制,精心培育各层级人才。
在发展中不忘初心
徐工作为历史悠久的老牌国企,在改革中“脱胎换骨”,在发展中不忘初心,在创新中不断培育发展后劲。
徐工集团前身是1943年创办的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徐工将党的领导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组织建设与市场开拓深度融合,以文化和信仰的力量助力推动事业发展。
近年来,徐工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机制,为企业集聚更多优势资源。2017年,徐工面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进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5.4亿元。至此,徐工从资本市场累计募资突破200亿元,通过市场化定价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今年,徐工启动实施了徐工有限公司层面混改,在保持国有控股地位前提下,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在子公司层面,徐工积极进行混改探索,通过股权分配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徐工全面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精准实施各类资源分配、考核与控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保证巨型企业健康发展,在改革创新中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沈 和 庄传伟 古 晶)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徐工 创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