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老龙的扶贫“茶经”:让农民收获尊严
新华社长沙12月11日电 题:老龙的扶贫“茶经”:让农民收获尊严
新华社记者 史卫燕
冬日,寒气逼人,老龙长途跋涉抵达深山中的贫困户周松清家。周松清正在指挥工人搭建自家的新房,看到他,赶忙停下活,喊“老龙来啦”,让家人把火盆点起来给老龙暖暖身子。
就在前年,老龙第一次来到周松清家,递给他茶树苗时,周松清给了他一个白眼:“茶叶两头尖,三年两头癫!我宁愿地荒着也不种茶!”
老龙一时无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化人,“癫”的含义他再清楚不过。
湖南省安化县是集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人民因山高水深而生活穷苦。与此同时,安化也是著名的“茶乡”。因山奇水碧,茶树在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这里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起点之一,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就曾记载安化黑茶“渠江薄片茶”,其“百两茶”“千两茶”更是闻名海内外。
从小,老龙就跟着父母种茶卖茶换回米、油等物资。当时,因为茶农只懂产业种植,产品和市场没有对接,价格波动大,历史上甚至出现过茶农砍茶毁园等事件,许多茶农对茶叶怀有恐惧,称其“癫”。
茶叶无法填饱肚子,年轻人就想办法离家谋生。19岁的龙文初,也就是现在的“老龙”就是其中一员?;匙澎男那榈酱锷钲诤?他从小工做起,慢慢通过自学,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领导。
2010年,龙文初回家乡时发现,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安化黑茶”已经走出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新路,并逐步带动茶农致富。
深怀乡愁的龙文初心潮澎湃。深思熟虑后,他成立了“湖南坡”茶叶公司,公司成立时他郑重在日记本上写下“让农民在土地上收获尊严”。在公司经过精细化管理培训的他,决定用精细管理的方式发展茶产业,带动更多茶农脱贫。
首先就是要发动茶农来种茶。面对周松清等茶农的拒绝,他经过测算,提出以保底价收购茶叶,保证茶农不亏,这样一来许多茶农纷纷加入。
其次是提供优质种苗和肥料,建立茶资源档案,对每个茶园的茶叶建立产品身份证,并进行包括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在内的400多项质检。
产品在黑茶高端市场受到欢迎,老龙也帮不少贫困茶农增了收、脱了贫。“安化黑茶是一个能稳定就业的产业。”龙文初说,茶园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
他算了一笔账,由公司定点负责收购鲜叶,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茶农在茶园种植、培管上实现第一次就业。鲜叶的采摘、黑毛茶初制加工均由茶农主导完成,每天采摘鲜叶的工资70元到120元不等,每公斤黑毛茶的加工增值也达6-8元,这类生产活动为茶农提供了大量第二次就业机会。同时,农闲期间,农民又可以到公司从事制茶、包装、拣梗、销售等工作,茶农实现第三次就业。这样一来,基本上保证了茶农全年能创收。
龙文初并不满足于此,他总觉得,匠心是他们做出好产品的唯一原因,帮扶贫困老乡致富也必须精益求精。
在安化,他们公司负责6个村的产业扶贫工作,共285户,1070人。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他为每一个贫困户都制作了产业扶贫档案。里面有龙文初精心设计的贫困户家庭状况摸底表,其中贫困户的现有资源、脱贫意愿措施、脱贫收入差距清清楚楚,尤其人性化的是,设置了长效扶贫措施和临时脱贫措施,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方式,让贫困户不仅能实现脱贫,而且能确保以后不再返贫。
这几年老龙确实为贫困户操了不少心,贫困户谁家有病,谁家有孩子上学他有一本账。老龙的扶贫“茶经”是安化县黑茶茶叶扶贫的缩影。2017年,安化县茶叶产量7.5万吨,占全国黑茶产量的32.5%,全县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3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7万人,安化黑茶产业日益成为全县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茶农 老龙 扶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