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月背将迎首位地球"旅客" 嫦四与"玉兔"有何不同?
(原标题:嫦四升空 月背将迎首位着陆“旅客”)

12月8日2时2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华社发
昨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第二个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踏上登月征程。发射任务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实施。
火箭将嫦娥四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后,探测器将经过数十天在轨飞行、轨道修正、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等,预计明年1月初着陆月面,择机释放巡视器。
嫦娥四号的目的地是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新月球车将与“玉兔”号在月球两面遥遥相对。这将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在人类从未直接看见的“月之暗面”实施月球探测和天文观测。
据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包括两方面: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一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二是进行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三是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在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对研究月球和地球的早期历史也具有重要价值。
嫦娥四号还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嫦娥四号任务中,我国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焦点1
嫦娥四号如何着陆?
5年前,嫦娥三号着陆在月球正面的虹湾。那里布满月海玄武岩,地势较为开阔、平坦,位于大型撞击坑、月海、高地(山脉)交汇地区,有利于科学勘察目标的选择。
而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区面积比虹湾地区小了许多。而且月球背面山峰林立,遍布撞击坑,很难找出更大、更平坦的地方,嫦娥三号着陆区地形起伏仅800米,而嫦娥四号着陆区起伏达到了6000米。因此,嫦娥四号着陆器,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
由于落月过程地球方向不直接可见,所有信息传输都需要在中继星“鹊桥”的中转下完成。整个落月过程由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自主操控,加之回传画面的延迟,对地面人员来说,这个过程近乎是“盲降”。
焦点2
为何要去月球背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月球背面的探测,可以推动月基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波的干扰,是进行射电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如果能利用这一自然地形架设无线电望远镜,就好比把“天文台”搬到了月球背面。嫦娥四号着陆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后,将开展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一批原创性的科学成果。
月球背面探测,也有助于推动月球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月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是人类探测月球的原动力之一。近年来,美国等国家相继制定了包括月球背面资源调查研究计划。通过嫦娥四号对着陆区地形地貌、矿物组分、巡视区浅层结构、地幔物质等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将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月球背面探测的难度,嫦娥四号任务也将助推我国航天和相关学科技术的突破。
据嫦娥四号研制人员介绍,要完成前无古人的月球背面之旅,嫦娥四号面临几大技术难点:地月拉格朗日L2平动点轨道精确设计与控制,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远距离数据中继,复杂地形环境下的安全着陆等。
为了突破这些技术难点,我国航天界将实现三个国际首次,即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月球拉格朗日L2点中继与探测、首次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以及国内首次实测月夜期间浅层月壤温度。这一重大科学创新工程的实施,将推动航天技术和其他科学领域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
焦点3
新月球车与“玉兔”有何不同?
今年8月15日,嫦娥四号月球车外观在北京首次亮相,与“玉兔”恰似孪生姐妹。嫦娥四号月球车总重量约140公斤,是全球迄今重量最小的月球车。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嫦娥四号月球车基本继承了“玉兔”的状态,但针对月球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的需求和科学目标实际需要,做了适应性更改和有效载荷配置调整。
工作在月球表面,月球车将面临多种极端条件的考验。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抵达月球表面。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月球环境曾对“玉兔”造成影响,例如月夜极低气温导致“玉兔”裸露在外的电缆发生故障。
基于“玉兔号”的任务经验,嫦娥四号针对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吴伟仁说,嫦娥四号的月球车仅在电缆钩挂、摩擦方面就做了上千次试验,同时也尽量减少电缆裸露在外的面积,减少电缆的故障风险。
吴伟仁透露,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设计寿命分别为1年和3个月,但最终月球车工作了2年9个月,着陆器目前仍在运行,工作5年状态依然很好。嫦娥四号月球车设计寿命也是3个月,但预计工作时间将比“玉兔号”更长。
焦点4
“鹊桥”“嫦四”有何关联?
今年5月21日,“鹊桥”中继卫星发射升空,也被称为嫦娥四号任务的先声。
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即月球车,此前探月工程办公室曾面向全社会为月球车征名,目前名称尚未发布),但嫦娥四号系统里还有一个“信使”——“鹊桥”中继卫星。
由于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背面,始终与地球“背对背”,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为解决通信问题,科学家找到一个能同时“看到”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位于地月球心连线上靠近月球的一侧,距月球约6.5万公里),并在这里部署一颗通信卫星。
“鹊桥”已经于今年5月21日发射升空,目前运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Halo轨道上,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轨道外专用中继通信卫星。任务中,地球地面和嫦娥四号都先发射信号给“鹊桥号”,再由其转发给另一方。
■ 揭秘
“月之暗面”:更白更厚更崎岖
过去60年,人类共发射了132个左右的月球探测器,包括65个月球着陆器,但仅有不载人的环绕月球轨道器和载人的阿波罗号飞船“看”到过月球背面。主要是由于从地球向月球背面发射通讯信号,会受到月球整体阻挡,地面通信和测控的难题,阻挡了月球背面着陆计划。
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员、“小火箭”联合会创始人邢强博士告诉记者,约41%月面无法被地球直接观测到。因为当飞行器飞到月球背面,就难以和地球建立通信,这也是长期以来,人类探测器从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月球背面对于人类来说,是“秘境中的秘境”。
随着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嫦娥四号从西昌出发,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嫦娥四号将第一次触及月球背面,这也是中国探测器目前到达的最远的土地。
并非完全看不到月背
据五院科研人员介绍,月球存在着“天秤动”,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因此,至少有10%至20%的月球背面的边缘地带可以从地球上看到,比如一个跨越1000千米的撞击盆地——东海。
1959年10月7日,苏联“月球三号”探测器传回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后,月球背面的“真容”就第一次被揭开了。依照这些珍贵的照片资料,苏联在1960年11月6出版了第一份月球背面地图,一年之后,又制作了第一个月球仪,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月球背面的初步特征。
1965年7月20日,苏联“探测器三号”传送回了25张画质更好的月球背面照片,可以看到月球背面有一条长数百千米的链状陨石坑。1967年,苏联根据这批照片出版了包含4000个新发现的月球背面地形目录的地图,同年发布了第一份比例为1:5000000完整的月面图和修订后完整的比例为1:10000000月球仪,月球95%的表面都在上面呈现了出来。
人类首次与月背面对面
人类首次与月背面对面是在1968年,美国“阿波罗八号”在进行载人登月任务试验的时候,宇航员威廉·安德斯首次看到月球背面。他描述说:“月球背面看起来像我在孩提时玩过一段时间的沙堆,它们全都被翻起来,没有边界,到处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
从那时开始直到“阿波罗十七号”,宇航员都曾看到过月球的背面。
2010年12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器”拍摄了一组高清月球背面照片,解析度是以往所拍月球背面照片的106倍,所呈现的细节精细程度也创下了历史纪录。根据这些最新照片数据,美国宇航局绘制了月球背面数字海拔地形图,直观地揭示了月球背面的地形。
如今,人类观察月背的视角将从太空中变为身临其境。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迎接它的将是怎样的环境呢?
布满巨坑的崎岖陆地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乍一看上去,月球背面“面孔”并不漂亮,像是一张“麻子脸”,陨石坑的数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很多。
月背的“皱纹”也很多,布满沟壑、峡谷和悬崖,而月球正面则更平坦。月背还有几处巨大的暗斑,暗斑中的物质与月面普通物质相比有很大不同,这种现象似乎能够说明,月球背面由于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因而遭遇了大量天体直接撞击。经年累月,月球就像一个盾牌,为地球挡住陨石,守护着地球的安全。
月球背面月壳整体比正面更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月壳厚度不一样,众说纷纭。照片显示,月球背面巨大的陨石坑都呈现出白色,好像从来没有暗色的熔岩从上面流过。科学家们研究认为,由于月球背面的月壳很厚,熔岩无法溢出,而正面月壳很薄,熔岩很容易破缝流淌在表面,所以颜色比正面要白得多。
此外,月球正面月海很多,而月球背面却只有3个,分别叫东海、莫斯科海和智海。月球正面有许多巨大绵延起伏的山峦,而背面却不像正面那么多。
关键一步已经迈出
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边,但这并不是说另外一面永远是黑暗的。事实上,当我们看到整个月球正面的时候,即满月时,它的另一面是黑暗的;而月初月末时,月球背面则是阳光普照。
由于目前还没有宇航员或月球车登上月球的背面,因此,人们对月球背面详细情况除了借助照片判断,其他的知之甚少。而嫦娥四号探测器,为人类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的奥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编辑:秦云
关键词:嫦娥四号 月球背面 玉兔 月球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