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人民日报: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现象冒头
问责见实效,关键在精准(评论员观察)
姜 赟
2018年11月29日05:49 来源:
问责是一把利剑,也是一把手术刀,为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因洗澡迟接巡查组电话访谈,被给予警告处分;教师假期自费聚餐,被纪委通报批评……近来,一些执纪简单化、问责粗线条甚至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现象冒头,虽然事后相关处理被撤销,却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逐渐成为共识,也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规范。过去问责不主动、追责不给力的现象大为减少,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基层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叉着腰跟百姓聊完就走的少了,搬来板凳仔细记录的多了;把时间花在开会务虚的少了,把精力放在攻坚克难的多了。高悬问责利剑,剑指党员干部担当“塌肩膀”、干事“软无力”的弊病,收获良好效果。
然而,由于对党内法规学习不透彻、领会不深刻,追责方向跑偏、问责用力过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搞起“凑数”式问责,把问责泛化、扩大化;有的“看人下菜碟”,上宽下严,追下不追上,问小不问大;还有的不分青红皂白、不论具体是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此问责,再严厉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只会让被问责干部内心有结,更让其他党员干部感到不公,削弱了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无益于作风建设,也不利于基层治理。
问责是管党治党的手段,是手段就得讲究运用水平。我们把问责比作“利?!保2唤鲈诮V胬?,更在挥剑之精准。某地在处理一起火灾事故时,专门召开两次市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对一名村干部的问责。有人点评道,纪律面前,政治生命平等,这才是对干部负责的态度。一事当前,该不该问责、谁该被问责、怎样问责、问责到何种程度;是政策问题还是领导问题、是布置问题还是落实问题、过失在哪个环节、怠政在哪个层次,只有把利剑插到问题的“七寸”,精准作出处置,依责量纪,才能把该打的板子都打准,让被问责的干部心服口服,从而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能否科学精准问责,表面上是精细操作的问题,背后却是思想作风问题。要使问责利剑精准出击,还需做到公道正派。然而,有的执纪问责仅凭领导喜好、违反民主集中制,把党章、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放在一边;有的则陷入“本本主义”,不考虑特定历史条件、地域因素和当事人实际,分寸失当、宽严失度;有的面对突发事件从速、从重问责干部,只为舆情迅速降温,好对上级交差;有的“懒政思维”作祟,滥用监督问责推动工作,而对工作困难不闻不问。凡此种种,说明思想作风偏一寸,执纪问责歪一尺。问责的震慑力来自公信力,而公信力离不开思想作风的护航。
尽管问责是一把利剑,但不能忘记,问责也是一把手术刀,为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强化问责,意在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对问题干部进行相应问责必不可少,但也要依照“三个区分开来”给予纠错的机会,形成严格问责、容错纠错和澄清?;さ男?。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是维护政治生态健康的“医生”,需把治病救人放在重要位置,既要防止“肌肤之疾”化为“骨髓之痛”,又要保证问题干部康复之后,以新作为新气象为百姓服务。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脱贫攻坚跨入决胜阶段,尤需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唯有慎之又慎的精准问责、细之又细的严管厚爱,才能引导干部为民务实、改进不足,拧紧责任发条,为了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更好地负重前行。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9日 09 版)
编辑:曾珂
关键词: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现象冒头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