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来自“盛京”的遗珍 讲述不为人知的清宫岁月
来自“盛京”的遗珍 讲述不为人知的清宫岁月 掐丝珐琅工艺打造出“乾隆冰箱”
沈阳故宫——昔日的盛京皇宫。作为有清一代的龙兴之地,这座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的皇家宫阙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相继营建并使用的朝堂殿宇,也是入关后康熙、乾隆、嘉庆和道光四位皇帝东巡驻跸和尊藏珍宝的重要场所。
目前,“来自盛京——清宫生活用品展”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沈阳故宫珍藏的清宫遗珍来到北京,向观众讲述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皇家历史和深宫岁月。
皇太极龙袍成一级文物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华美贵重的衣冠服饰是帝王后妃维护皇权、彰显地位和区分等级最直观的体现。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制定了我国历史上规范最为详细和严格的冠服制度?!北敬握估赖牟哒谷颂镄劣辖樯埽估乐形ㄒ坏囊患段奈锸且患盎侍没粕帕瞥7邸?。
这件袍服的形制属于满人传统的服装样式,与入关之后的宫廷服饰有较大不同。袍服由黄色锦缎制成,缎面绣有暗团龙纹和云纹等图案,领口、开襟和箭袖部分则以织锦云龙纹装饰。袍服袖前端为箭袖,俗称“马蹄袖”,平时翻起以便活动,冷天翻下盖在手背即可保暖,体现了满族的骑射特色。袍内里加有薄棉用以御寒,是一件适合春秋季节穿着的袍服。
“在诸多富丽堂皇的皇室服装展品中,这件因为颜色‘低调’,看上去并不显眼。这是由于在使用这件常服时,清朝政权还只限于关外,政治、经济实力都还十分有限,因此当时的着装风格也体现了满族入关之前的淳朴和低调。”
“马蹄底”高达20厘米
展厅里,一双在清宫剧里颇多亮相的清宫“高跟鞋”——“马蹄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围观。这件展品学名“蓝缎彩绣暗八仙钉珠马蹄底鞋”,确实是清宫后妃所穿的高底旗鞋。鞋面用蓝、黑色缎拼接而成,并饰以白色绦带和平金水纹。鞋口钉有彩色料珠,底部以下为高木跟,四周镶有料珠“寿”字、蝠衔盘肠图案,外形为马蹄形,所以俗称“马蹄底”。
“这双‘马蹄底’足有20厘米左右高,虽然满族的妇女向来有穿高底鞋的习俗,但起初鞋底并没有这么高,这双鞋是演化到了清代中后期的高度?!敝劣诼宓母九裁匆奥硖愕住毙??学界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嫔妃爱美,穿上‘马蹄底’鞋走路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看起来婀娜多姿。而且由于特殊造型,花盆底鞋可以使身体看上去更加修长?;褂幸恢炙捣?,满族妇女没有缠足的习惯,但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她们也觉得小脚更好看。穿上高高的‘马蹄底’就可以将双脚部分遮挡在旗袍里,显得更秀气。”
另有一件“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女帽”,如果您看过《甄嬛传》一定会觉得分外面熟?!罢馐乔骞箦宕鞯牡愦渑保壮啤渥印??!彼耐庑卫嗨朴谄蕉バ泵?,帽框由竹、藤等编制,再用黑绸网罩在帽框之外,帽两侧垂着黑纱;前后两面及边缘部分插有许多镶珠点翠,制成双凤、牡丹图案。
这件“钿子”做工精巧,点翠多而精美,是民间难得一见的宫廷佳品。田辛酉透露,这是沈阳故宫保存最完好的一件点翠“钿子”,虽然还没有考证是哪位嫔妃的饰物,但从它的用翠量来看,一定是高等级的饰品。
宫廷食器保温又保鲜
“美食不如美器”,宫廷膳食中做工精美、寓意吉祥的膳食器皿不仅使美食美味锦上增辉,更具有区分等级地位、实践礼仪规制、彰显皇家气派的重要作用。
展览中一件“银镀金寿字火碗”让人看了觉得十分亲切,它外形很像是一只下面架着酒精灯的小“火锅”。这套火碗由盖、碗、底架和火托四部分组成。碗盖顶部饰以镀金宝珠,盖身和碗身均满饰金色寿字;碗底为三足如意形支架,架底部中央为放置酒精的托盘。这件火碗做工精致、寓意吉祥,或专为宫廷寿宴所制,是清宫典型的膳食器皿之一。
不过,田辛酉告诉记者,它可不是“清宫火锅”,是一种原理上更像是“蒸锅”的保温设备。“你看它碗底架起酒精加热,碗内有箅子将水和食物进行隔离。这样在宴会的过程中,就能为食物保温了。这也不失为一种北方风味的宫廷特色?!?/p>
清宫不仅有保温设备,还有保鲜设备,展览中就有一件“掐丝珐琅蟠龙透雕宝相花兽耳冰箱”亮相。田辛酉介绍,这是乾隆时期在寝宫内贮藏食物的冰箱,由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制成。冰箱上部是木雕方形盖,盖中央镂空透雕云龙纹及正龙,图案繁缛无比,颜色明艳华丽?!按颖牙锇驯鸪隼?,铺在冰箱里,再放进食物,就能起到保鲜的作用?!?/p>
另一件“褐漆描金勾莲纹多穆壶”则体现了满清时期民族往来的密切关系?!岸嗄潞瞧鹪从诿刹氐厍纳钣闷鳎诿傻赜美春饶滩?,在藏地用来喝酥油茶。而由于和蒙藏向来亲好,多穆壶在努尔哈赤之前就传入了满族。所以,依照旧俗,当清代皇室招待蒙古王公或西藏高僧的时候,多会在宴席之上使用多穆壶,以表示生活习惯上的相近和民族感情上的相通?!?/p>
“乾隆书斋”搬进展厅
展览中还有多处“情景还原”的设置,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走进清宫生活。比如,一处“皇帝书房”的再现,就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帝王的桌案旁。案上摆放着掐丝珐琅云龙纹水丞、掐丝珐琅海水双龙笔架、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白玉雕螭镇纸、青花釉里红颂文笔筒等多件文房。
值得一提的是一件“乾隆款掐丝珐琅海水双龙笔架山”,整体呈弧形山峦状,五组山峰耸立,峰与峰之间的壑谷可做承笔之用;山体以深蓝、浅蓝、深绿、浅绿等色为地,使山峰更具层次感;笔架之下为弧形鎏金底座,錾刻一圈珍珠纹,其下錾刻卷草纹;底座下部呈云头纹,底部中央錾刻阴文楷书“乾隆年制”款。田辛酉介绍,据档案记载,乾隆曾一次做了七套“同款”,目前这款笔架山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沈阳故宫都有收藏,“只是不知这一件是否为七套中的一套。”
沈阳故宫的继思斋也在此次展览中得以“情景再现”。这是清代皇帝“东巡”时,后妃所居住的一处“女性居所”。因此,策展时,在这个场景里布置了许多女性用品。比如,一件清宫后妃常用的“红木染牙三多花卉梳妆盒”?!啊唷悄娜嗄??你看这妆奁盒的两扇红木方形门扇上,镶嵌着染牙的石榴、佛手和菊花图案,分别象征着多子、多福和多寿?!?/p>
而另一个“粉玻璃葡萄花双环耳粉盒”则是纯正的“清宫出品”。据介绍,康熙三十五年,内廷设玻璃厂,从此开始了宫廷御用玻璃器的制造。乾隆时期,宫廷玻璃制造水平达到了顶峰。
编辑:杨岚
关键词:清宫 盛京 宫廷 遗珍 讲述 清宫岁月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