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花4亿买到“男神”苏轼 你怎么看
前天(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2018年秋季拍卖举行的“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晚间拍卖,21件拍品成交总额为717,310,000 港元(92,071,130美元),成交率以拍品件数计为90%,按拍卖金额的成交率高达99%。全场焦点是牵动人心长达半年之久的“苏轼《木石图》(拍品编号8008)”,以463,600,000港元(59,505,898美元)成交,成为佳士得在亚洲的最高成交价拍品。

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拍
“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晚间拍卖成交单
“8”这个数字对于东方人是吉祥的符号,《木石图》排在第8件标的中登场。拍卖现场以3亿港币起拍,而作为拍卖保证,参与此件拍品的竞拍需缴纳1.6亿港币的保证金办理一张有效的号码牌,在当晚的拍卖中共计有4个有效金色号牌通过委托的方式参与了竞拍。
“8889”号金色号牌势在必得,一口超过一千万的竞拍干净利落,最终价格来到4.1亿港币, “8889”号成功拿下,加佣金的价格是4.636亿港币,一举创下了苏轼个人拍卖的最高价纪录,以及本季最贵古代书画纪录。据透露,本作最终成功竞买者是来自于大中华区的机构,并将于近期完成作品交接。



苏轼《木石图》
《木石图》曾是艺术史教科书上的“经典”,也是藏家竞相争夺的心头宝,曾神秘地“消失”,又那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地出现——伴随着作品的重新被发现,争议、讨论就一直持续着。
真或伪,这场讨论并不会因为这场拍卖的“一锤定音”而尘埃落定,天价、聚光灯,或许会激起更大的关注。我们节选部分专家学者的讨论,供读者以多样的视角赏鉴。
“苏米合璧”难有其二
游世勋(佳士得拍卖中国书画部研究者)
当我们细细观察这张作品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的干、湿、浓、淡变化非常复杂,甚至于顺着石头的势可以牵扯到这棵枯树。整个动态往右边走了以后,左边是不是虚掉了呢?他左边又补上了一些浓墨的小竹子,非常细腻。这张画是一张包容的、力量向中心集中的画作。
在画的旁边,有同时代非常著名的书法家米芾的作品。米芾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细线的走若游丝,重的部分又重如磐石。目前,我们只能找到当时宋代四大家苏、黄的合璧,也就是《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这件“苏米合璧”,相信在历史上应该很难再找到第二件。

米芾提拔 [芾次韵 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 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怪怪奇奇,如其胸中盘郁
李凯(天津文博院院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虽属草草墨戏,但颇饶笔墨韵味,而与职业画家对树石质实的刻画方法迥然相异。且这种绘画题材也很新奇,米芾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倪,石皴硬,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盘郁也?!绷较喽哉眨南辔呛?。

苏轼《木石图》局部
以视觉之法呈现一则传记
姜斐德(Alfreda Murck,中国视觉文化史学家,曾任职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北京故宫,并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及北京大学)
画中之怪石为异趣古怪之人的代表;无叶之枯树隐喻着怀才不遇之心;而终年长青且富有弹性的竹象征不屈的精神。如此,便能理解《木石图》画中有诗的情感共鸣,而富有生命力并向上盘生的枯木,辅以苏轼之生平来看,彷佛以视觉之法呈现一则传记,使其成为适应逆境并从中另谋生路的典范。

刘良佐题跋 [润州栖云冯尊师,弃官入道,三十年矣!今七十余,须发添黑,且语貌雅适,使人意消。 见示东坡木石图,因题一诗赠之, 仍约海岳翁同赋,上饶刘良佐。 旧梦云生石,浮荣木脱衣。支离天寿永,磊落世缘微。 展卷似人喜,闭门知己稀。家林有此景,愧我独忘归。]

俞希鲁题跋 [余读庚子山枯树赋,爱其造语警绝,思得好手想像而图之,卒不可遇。今观坡翁此画,连蜷偃蹇,真有若鱼龙起伏之势,盖此老胸中磊砢,落笔便自不凡。子山之赋,苑在吾目中矣!上饶刘公,襄阳米公,二诗亦清儁,而米书尤遵媚可法,皆书画中奇品也!宗道鉴赏之馀,书以相示,因以识余之喜云。京口俞希鲁。]

郭淐题跋 [苏长公枯木竹石米元章书,二贤名迹, 珠联璧映,旬可宝也!玄览楼。万历甲寅端阳又二日识。]
近代著录为珂罗版印刷品
板仓圣哲(Itakura Masaaki,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近代著录中对《木石图》有详细记载者,为知名古书画鉴定家张珩(1915-1963,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所著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然此著录所参照的并非原迹,而是日本出版之珂罗版印刷品,且为“爽籁馆藏”,故可知《木石图》曾为日本收藏家阿部房次郎(1868-1937)之藏品。
据张珩记载:“此卷方雨楼从济宁购得后乃入白坚(吴佩孚的秘书长)手,余曾许以九千金,坚不允,寻携去日本,阿部氏以万余得去?!笨芍喷裨酝枷虬准峁喝搿赌臼肌范吹弥?/p>

阿部房次郎(1868-1937年)
让人先喜后忧,看了失望
牟建平(艺术市场评论人)
对这件《木石图》,老实讲让人先喜后忧,看了失望。拍卖本《木石图》的功力差,笔墨浮躁。画芯的枯树笔墨软弱无力,石头的皴法也少有棱角?!赌臼肌访浯螅闭橐泊?,历史上缺少著录?!赌臼肌返乃募姨獍?,从宋代米芾,元代俞希鲁,明代郭淐,再到明末清初的刘良佐,然后就突然没有了,整个清代断片了,湮没无闻,收藏记录空白,这很蹊跷。要知道清代的乾隆皇帝,通过进献、抄没和搜刮,举凡民间的珍品书画都被他一网打尽,很少有漏网之鱼。在民国时期,《木石图》才冒出来重现人间,北洋政府时期,被古董商方雨楼购藏,后又被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买下,1937年又流到日本,隐身东瀛半个多世纪。期间,吴湖帆临摹的是印刷品,徐邦达也没有看到原作,所以这些专家的话不足为凭。关于苏轼《木石图》,世间不止一本,应该还有其它版本。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认为自己跋过的那本是最好的,非其它本所比。希望能看到鲜于枢的题跋本,毕竟鲜于枢身为与赵孟頫齐名的元代书法大家,他的题跋一般人也仿造不了,更容易辨别真假。

吴湖帆 临苏轼木石图并黄州寒食帖 纸本水墨 1965年作 28x275cm 著录:王叔重、陈含素编《吴湖帆年谱》 佳士得香港 2018年秋季拍卖以514港币成交
除了坡公自己,恐怕都难以说清
温玉鹏(博物馆研究学者)
在宋人眼中,苏轼之书法“尚意”,而“妙在法度之外”。苏氏文章成为一时之风尚,其书更成为争相摹习的楷模,遗墨字迹,万金购藏,更通过刻石、刻帖等方式,广为流布。其墨迹经北宋崇宁、大观的焚毁,及四五百年沧桑,到明朝已弥足珍贵。
许多人为了一睹真迹,不惜深入穷乡僻壤,荒僻古寺,甚至冒雨前行,即便得到片纸,亦视若珍宝。对于苏轼而言,书法既是爱好,“如好声色”,也是随心之作,并未严格恪守晋唐规矩。明人却将“尚意”,视为可摹习的范本,“意”不同,习字的效果自然不同?;仆ゼ嵩浪臻倩骸案呤雠酸阅茇妥鞫率?,余初犹恐梦得简是真迹,及熟观之,终篇皆假托耳。少年辈不识好恶乃如此!东坡先生晚年书尤豪壮,挟海上风涛之气,尤非他人所到也?!?/p>

苏轼 潇湘竹石图(局部) 绢本水墨 28105.6cm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近日,《竹石图》惊现于拍场,或真或赝,其韵难辨。既是“尚意”之作,除了坡公自己,恐怕都难以说清,而其“挟海上风涛之气”又岂是区区后辈小子所能及也。
编辑:杨岚
关键词:苏轼 木石图 拍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